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背景下,全球数据产生量迅速增长。2024年,全球数据生成量达到160ZB左右。数据量增加,使得数据存储需求随之快速上升。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低成本大容量超长数据存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当前,数据存储主要依靠机械硬盘、固态硬盘,但都无法长期可靠存储数据,存在易损坏、寿命较短等缺点。并且海量数据存储还需考虑存储器的容量、成本问题,因此,低成本大容量超长数据存储技术受到关注。
存储技术可以简单分为热存储、冷存储两大类。热存储技术存储的数据可以实时访问,数据调动频率高,通常采用机械硬盘或者固态硬盘;冷存储技术的数据调动频率低,存储在离线介质中,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低,仅需要消耗少量能源即可维持操作,在存储不常访问的数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需要使用数据时也可以随时访问。
磁带可以大容量长时间存储数据,但存在顺序读取数据的特点,需要使用数据时,查找数据耗时长。光存储是现阶段冷存储的有效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低成本大容量超长数据存储要求。光存储数据的存储时间可以达到50年以上;存储的数据可以防篡改,能够保障数据安全;新开发的纳米光存储技术存储容量大幅提升,且寿命进一步提高;成本低、能耗低。
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合作取得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技术突破,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现了点尺寸为54nm、道间距为70nm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单盘等效容量达Pb量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我国政府对低成本大容量超长数据存储技术以及光存储技术发展极为重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信息光子技术”重点专项提出研究PB级超低功耗纳米光存储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将开发低成本大容量超长数据保存技术列入。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5年1月,华日激光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浪潮数据、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多家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低成本超长数据保存的多维光盘设备及系统”项目获批准立项,通过研究飞秒激光对新型材料的作用机制,来实现低成本、超长期、大容量光存储技术。总的来看,低成本大容量超长数据存储技术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