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芯片,是高度模拟人脑计算原理的芯片,利用电路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架构。
人工智能(AI)产业高速发展,全球数据产生量迅速增加,算力要求不断提高,同时能耗也在增大。类脑智能可以实现终极人工智能,需要依靠类脑计算。类脑计算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运行原理来处理信息,类脑芯片是其核心。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类脑芯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类脑芯片开发将生命科学、微电子技术等相结合。类脑芯片从晶体管、架构、算法、软件等软硬件多个角度来模拟人脑神经系统运行,突破了冯·诺依曼计算软硬件分离、存算分离的形式,具有优秀的计算能力、响应速度、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够降低能耗,可以满足大算力需求。
类脑芯片可以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工业设备、医疗器械、安防监控、航空航天等行业,实现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人机交互等功能。我国政府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内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超过1350亿元,为类脑芯片行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类脑芯片也可以应用在疾病治疗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植入人类大脑,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拥有巨大潜力,例如用来治疗帕金森。2025年3月,我国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这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有利于类脑芯片行业发展。
我国类脑芯片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2015年12月,浙江大学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推出“达尔文”类脑芯片;2019年8月,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成果发表于《Nature》;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团队开发出“Speck”类脑神经形态片上系统(SoC),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从布局企业方面来看,海外类脑芯片研制企业有IBM、英特尔、BrainChip、GrAI Matter Labs等,例如IBM推出TrueNorth、NorthPole,英特尔推出Loihi、Loihi2;国内类脑芯片研制企业有灵汐科技、时识科技(SynSense)等,例如灵汐科技推出领启KA200,时识科技推出DYNAP-CNN。现阶段虽然已有国际大厂与初创企业推出类脑芯片,类脑芯片技术正在持续发展,但受生态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产业化进展缓慢,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距离仍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