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陶瓷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热释电陶瓷、磁电复合陶瓷、压电/铁电陶瓷以及微波介质陶瓷等。热释电陶瓷,指能通过温度变化而产生表面电荷变化的陶瓷材料。热释电陶瓷具备环境适应性强、可加工性好、灵敏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在红外探测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带动热释电陶瓷相关专利数量持续增加,主要包括《一种热释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热释电陶瓷材料、热释电厚膜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高退极化温度无铅热释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BNT基无铅热释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未来随着研究深入,我国热释电陶瓷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
按照基材不同,热释电陶瓷可分为钛酸锶钡热释电陶瓷、锆钛酸铅热释电陶瓷、铌酸锶钡热释电陶瓷等多种类型。钛酸锶钡热释电陶瓷,简称BST热释电陶瓷,具备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低、热释电系数高、兼容性好等优势,已在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为热释电陶瓷代表产品。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热释电陶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热释电陶瓷作为一种高性能电子陶瓷,在红外探测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其可用于制备铁电微型致冷器以及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UFPA)。近年来,随着智能安防、国防军工、生物医学以及航空航天等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红外探测器应用需求日益旺盛。2024年我国红外探测器市场规模达到近160亿元,同比增长近25%。随着下游行业景气度提升,我国热释电陶瓷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目前,受技术壁垒高、生产成本高等因素限制,我国热释电陶瓷行业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森霸传感、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天津大学、中科兴瓷电子等为我国已布局热释电陶瓷行业研发及生产赛道的企业及科研机构。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我国红外探测行业发展速度加快,热释电陶瓷应用需求将日益旺盛。但目前,我国热释电陶瓷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实验室研发为主,具备其规模化生产实力的企业数量极少。未来本土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亟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提升我国热释电陶瓷技术水平。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