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互联网 > 政策 >

网络支付新规发布 或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

2016-01-11 13:37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网络支付新规发布 或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
 
        央行日前公告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新规或旨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可能对支付行业产生一定影响,自此央行针对互联网金融等新领域的区别化管理思路也浮出水面。

        央行称,《办法》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配套制度,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要求,对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进行了规范,旨在促进其健康发展。

        此前2015年7月31日,央行曾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行业研究人士看来,此次《办法》较征求意见稿有两大亮点:一是优化了个人支付账户分类方式,从两类扩充为三类;二是新增对支付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和差别化监管措施。

        《办法》的监管核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从禁止支付机构为金融机构和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来看,央行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升级,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更倾向于防范风险。其主要思路可能是审慎监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避免金融风险在支付机构和银行间进行传递。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支付机构累计处理网络支付业务562.50亿笔,金额32.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95%和98.80%。

        但是,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不够完善,为欺诈、套现、洗钱等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以支付账户为基础的跨市场业务快速发展,沉淀了大量客户资金,加大了资金流动性管理压力和跨市场交易风险;三是风险意识相对较弱,在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欠缺;四是客户权益保护亟待加强,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规范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同时促进支付服务创新和支付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支付对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作用,人民银行从2010年开始启动网络支付发展与规范相关研究工作。

        此外,《办法》还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要回归通道本质,不再能承担托管和系统内的转账功能。所以,目前通过第三方支付加银行托管模式,或者直接演变成银行存管或者托管模式,不满足银行存管或托管接入要求的平台可能会受到影响。

        行业分析人士称,此新规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但该新规对行业产生的影响还有待市场和行业的检验。对于P2P平台而言,第三方支付的托管业务不再具备信用背书价值,相比第三方支付托管的几乎零门槛,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存管门槛很高,草根P2P平台可能被排除在外。

        更多产业政策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 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