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互联网 > 政策 >

我国拟建大数据中心 解决电商“头号毒瘤”

2016-01-18 19:37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拟建大数据中心 解决电商“头号毒瘤”
 
        数据显示,2015年在媒体和网民曝光的失信案例中,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同比上升18.2%,售假已经成为危害电子商务诚信的“头号毒瘤”。1月17日,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质检总局将共建“全国电子商务质量大数据应用中心”,解决电商“头号毒瘤”,并落户于杭州,这个中心有望在杭州云栖小镇进行建设。

        据悉,为了支持这个电商质量大数据中心,杭州市政府还有意配套建设4张网,即共享网、打假维权网、标准网、检测协作网,此举有望进一步遏制愈来愈烈的网络售假,通过数据分析来提升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水平。

        目前,部委方面已开展相关建设。该人士表示,在建设中,质检总局及发改委将发挥各自优势。质检总局为质量宏观管理部门,已探索建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机制。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于近期表示,当前,发展改革委正加紧建立审批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资源交易平台、中央省市县四级价格联盟监管平台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6.2万亿,增长21.2%。网络购物以37.2%的强劲增长拉动了电子商务整体的增长。电商交易连年增长的同时,网络售假暴露出的失信问题也越来越多。从各大电商网站可以发现,每天都有大量消费者抱怨平台售假,尤其是与第三方商家争议最多。

        2014年10月,质检总局采取从电商平台买样品和从物流仓库集中抽样的方式,针对网上销售的服装、儿童玩具、小家电等5大类14种商品进行产品质量专项抽查。在对359家电商企业的502批次产品进行检验后,发现商品合格率为73.9%。而在2015年的抽查中,合格率还不到72%。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违法成本过低是第三方电商平台涉假的重要原因之一。售假除了对大型电商平台名誉会造成很大损失外,对一些中小型企业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据了解,对商家进行下架处理后,平台并不会负有更多的连带责任。

        不同于传统零售业由品牌商直接开店,入驻电商平台的更多是中小型贸易公司。据了解,一些贸易公司只有四五个人,通过各种渠道拿到“资质”后开始在网上卖,甚至通过掺假等手段售假,即便被平台查处后也通过更名或换个平台接着卖。

        也有行业研究人士指出,从表面看,售假源于第三方平台商家违规成本低,在这背后则是电商平台作为利益相关方态度暧昧。相比于大型商超的供应链,电商渠道存在太多小型供应商,这是造成第三方平台售假的根本原因。对比传统零售可以发现,商场主要选择与品牌商、重要代理商等直接合作。而电商平台则在互相竞争中引入了大量商家。

        而目前行政力量在电商网络监管上处于滞后甚至缺位的状态。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的打假方式,多是采用扮演买家购买产品进行打假。“大数据打假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和完整的信用体系而建立的。”上述国家质检总局人士说,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可以进行产品数据上的信息共享,进而提高打假效率。

        他举例说,原本细小分散的案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整合并案,能够更精确地进行处罚;由于平台上数据公开,所有网络行为都被记录,侵权行为将无处遁形;物联网能够对流通领域的所有的数据进行全程监控,可有效发现并遏制售假行为等。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很多情况下可提前预见侵权违法现象,从而进行提前预防,减少损害。

        更多产业政策解析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