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聚焦 >

2016年机器人产业继续发热 隐忧与瓶颈乍现

2016-02-06 19:23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2016年机器人产业继续发热 隐忧与瓶颈乍现
 
        随着去年5月《中国制造2025》公布,“互联网+制造业”智能生产模式带来了大量新型产业机遇,机器人无疑是其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此外,在《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15万台,保有量达80万台。

        在政策利好下,多地都以政策和资金共同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合肥机器人企业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从不足5家发展到近30家,形成了产业集群;福建厦门以政府财政资金帮扶机器人企业发展;广东深圳则在2014年底实施了“2014年度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计划、企业技术装备及管理提升计划”,政府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企业项目。

        目前,国内已经有大约40个地方提出建机器人产业园,相当于平均每个省份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同时,各地机器人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统计,目前有大约50家上市公司提出跟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原先不做机器人的,也在这两年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迅速切入到机器人产业,并借助这一概念炒作股票价格。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多地已经把发展机器人产业写入“十三五”规划之中,企业更是加速布局。在这种情况下,行业人士表示,机器人产业是高端制造产业,我国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盲目跟风,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低端化、国产机器人企业被边缘化的三大隐忧。

        首先,工业机器人总体供大于求面临产能过剩风险。根据地方主要工业机器人园区的规划规模目标计算,不出几年,工业机器人的产出将可能超过市场需求。比如,西南、华中和华南都有城市将2020年的工业机器人年产能规划为10万台,三者相加是30万台年产能。然而,以年均35%的增速计算,到2020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整体年销售量也不过才25万台左右。

        其次,高端产业有低端化倾向,行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四五家国外的公司控制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诸如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也不在自己手里,很多企业是靠政府补贴拿点“加盟费”,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的机器人项目必定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

        最后,国产机器人企业有被逐渐边缘化的迹象。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推进“机器换人”计划,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补贴的方式,来促进传统产业大量使用机器人,这一方面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促进了大量机器人的普及,推广了机器人技术的使用。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就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而言,各地不要盲目追求建园区,政府应该结合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创新资源情况和产业配套情况,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此外,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技术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资本密集度高,需要强大的研发创新,高端的人才集聚,大量的资金支持。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三方面瓶颈的制约:一是技术与成本相互制约;二是工业化检测缺失,制约机器人产业量产;三是大部分企业资本运作不够完善。

        为此,行业研究人士提出,首先应从国家战略入手,建立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社会协同创新平台。应尽快对各地现有的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联盟、创新平台等进行整合,建立社会协同创新平台,促使其解决市场最需要的共性技术问题,包括人才、资金、实验资源匹配等,服务于整个行业企业,使其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更多机械设备相关报告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