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管理以保障民用航空器安全为核心目标,由政府适航部门通过制定最低安全标准,对设计、制造、运维等全链条实施技术监管。其核心依托民航管理机构主导的型号审定、生产许可、持续适航三大体系,通过CCAR/FAR等规章约束、适航检查与证件颁发(如适航证),确保航空器全生命周期合规。
近年来,中国适航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一方面,民航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为适航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适航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适航管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适航管理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
国家大力支持低空经济,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为无人机、eVTOL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政策保障。中国无人机数量和应用场景的大幅增加,使得市场对适航管理的需求增长,以保障飞行安全与规范运行。此外,中国eVTOL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动力系统不断优化,这些突破使其性能和安全性显著提高,为市场接受度提升奠定基础。
尽管无人机、eVTOL等新兴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适航管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有限。例如,无人机的适航管理服务主要集中在小型消费级无人机和部分工业级无人机的适航认证,而eVTOL的适航管理则刚刚起步,相关标准和认证流程仍在不断完善中。
国内适航管理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知名企业包括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锐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泛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天航菲特适航技术有限公司等,上述企业的服务集中在航空器的初步适航认证、法规咨询等领域。
此外,国内市场中还有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等大型航空企业,这部分企业通过自建团队应负责适航管理业务。由于适航管理服务技术要求较高,涉及法规、航空器技术、航空安全等多个领域,行业内的企业规模和技术能力差异较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不同机型在技术复杂度、安全要求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适航管理服务的价格因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商用飞机的适航管理服务通常涉及复杂的认证流程和高昂的技术投入,因此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小型无人机的适航认证主要集中在飞行安全性和基本功能测试上,认证流程相对简化,因此服务成本较低,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