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基因芯片是一种基因分型技术,通过微阵列技术,将数以百万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于芯片基底(如载玻片等)上,依据碱基互补原则,通过探针与荧光标记设计,实现捕捉并获取待测位点的遗传信息。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中国固相基因芯片行业市场现状综合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固相基因芯片具有准确性高、稳定性强、检测位点数多、周期短、速度快等优势,能够实现高通量、高效率的基因分析,在农业生物育种、基因组筛选、消费基因检测、科研、医疗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
相比于测序、液相芯片等技术手段,固相基因芯片具有大规模检测成本低、数据分析简便、检测位点可灵活定制等优势,更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化、产业级基因分型检测。
基因芯片研发技术壁垒极高,长期以来,高密度固相基因芯片技术由欧美企业垄断,包括美国昂飞(affymetrix)、illumina等。由于开发、采购和检测成本高昂,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业生物育种、消费基因检测等产业的发展,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相基因芯片意义众大。
近年来,我国逐渐打破了国外对固相基因芯片技术的垄断,实现了其国产化制备,研制企业包括北京通州国际种业高通量分子育种实验室、海南芯玉科技有限公司(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拉索生物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拉索生物)等,其中拉索生物是国内首家实现高密度固相基因芯片自主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企业。
生物育种分为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近年来,在种业振兴背景下,国家对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重视度提升,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和应用,这为固相基因芯片市场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由于固相基因芯片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多种作物育种的成本较高,国产固相基因芯片的应用,将极大提升我国生物育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目前国产固相基因芯片已涵盖玉米、小麦(华麦芯65K)、番茄(京番芯1.0)、大豆等作物育种。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固相基因芯片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通量、可灵活升级等优势,是产业化生物育种检测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在种业振兴背景下,国产固相基因芯片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固相基因芯片国产化制备突破,固相基因芯片检测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应用场景也将持续扩展。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