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墨水,是将组织或脏器经过处理去除细胞后得到的、可用于3D打印机的一类生物材料。生物墨水通常具有生物相容性优良、理化性质易于调节、3D打印结构稳定等特性,主要包括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海藻酸盐等产品类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3D打印技术日益成熟,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技术与应用研究不断深入,现阶段已取得了巨大进步。3D生物打印可灵活控制打印体的大小、形状、结构,可以制造传统技术所不能制造或制造难度高的人工组织及人工器官,用于疾病治疗领域。生物墨水是实现3D生物打印的重要基础耗材,全球多个国家关注度高,推动生物墨水的性能不断提升、种类不断增加。
常见的生物墨水主要有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甲基丙烯酰化丝素蛋白(FibMA)、甲基丙烯酰化硫酸软骨素(CSMA)、甲基丙烯酰化海藻酸纳(ALMA)、甲基丙烯酰化羧甲基壳聚糖(CMCSMA)、甲基丙烯酰化肝素(HepMA)、甲基丙烯酰化聚已内酯(PCLMA)等。
GelMA属于水凝胶,生物活性好,具有光敏性,可在蓝光、紫外光下交联固化,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结构复杂的三维结构,能够制造人工血管、人工软骨、生物支架等产品。透明质酸在人体较多组织中存在,在细胞增殖分化、伤口愈合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HAMA生物相容性好,可在蓝光作用下固化,通常与GelMA混合使用,可用于人工软骨、骨修复材料以及药物缓释等领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中国生物墨水行业市场供需调研咨询报告》显示,生物墨水概念在21世纪初被提出,经过多年发展,3D生物打印技术日益成熟,推动生物墨水研究不断深入。但目前,全球生物墨水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较多产品仍处于研究、临床试验过程中,商业化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少。随着医疗行业向精准化方向发展,3D生物打印需求日益攀升,未来生物墨水行业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全球范围内,生物墨水研究及生产商主要有美国Allevi、英国Biogelx、瑞典CELLINK、瑞士regenHU、芬兰UPM、以色列CollPlant等国外企业,以及上普生物、司特易生物、华夏司印、苏州智能等国内企业。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生物墨水是3D生物打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全球3D打印医疗市场高速增长,2020市场规模约为34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16亿美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墨水市场空间广阔。与欧美相比,我国生物墨水行业起步较晚,研究能力较弱,但现阶段全球生物墨水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我国有较长时间可进行追赶,未来有望逐步提高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