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检测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进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在分子检测产业链上游,抗原、抗体、酶、引物、探针、底物、标记物等是分子检测主要原材料,其中酶是最为核心组分,其直接影响到检测试剂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敏性、检测时间以及成本等。近年来,得益于医疗水平提升,分子检测试剂市场需求释放,分子检测原料酶行业规模随之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中国分子检测原料酶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促使分子检测试剂需求大幅增加,全球分子检测原料酶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40.0亿美元,预计2022-2026年,全球分子检测原料酶市场将保持12.4%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我国分子检测原料酶市场发展态势与全球市场相似,但国内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我国分子检测原料酶市场规模增长至36.7亿元,2019-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5%以上。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以及分子检测基层渗透率提升,分子检测原料酶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0.0亿元。
根据功能不同,分子检测原料酶可分为聚合酶、反转录酶、二代测序酶、等温扩增酶、高保真酶、Taq热启动酶等多种类型。分子检测原料酶在PCR、二代测序等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行业技术门槛较高,长期以来,我国分子检测原料酶国产化进程较为缓慢,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现阶段,分子检测原料酶供应商主要有罗氏诊断、赛默飞世尔、宝生物等企业,在疫情+国产替代契机下,国产分子检测原料酶自主可控能力正不断增强。由于技术门槛高,分子检测原料酶企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相关企业盈利能力高于分子检测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由此来看,分子检测原料酶行业投资价值相对高。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分子检测原料酶是分子检测试剂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分子检测试剂的性能、准确度、成本等具有较大影响。自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驱动下,分子检测原料酶市场需求激增,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由于技术门槛高,我国分子检测原料酶需求仍依赖进口,国产分子检测原料酶进口替代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