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是辅助替代型康复机器人的一种,旨在增强人的力量,帮助人类移动。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可分为主动型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和被动型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两类。其中,主动型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由电动机、杠杆、液压系统或上述技术组合提供动力,是一种可穿戴的移动机器;被动型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使用弹簧等弹性元件存储人体运动所获得的能量,并根据需要使用这些能量来支持姿势或运动。
从行业参与者来看,在国外,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生产企业有Cyberdyne Inc.(日本)、Ekso Bionics(美国)、SuitX(美国)、Lockheed Martin(美国)、ReWalk Robotics(以色列)、Touch Bionics(英国)、Hocoma(瑞士)、ExoAtlet(俄罗斯)等。
在国内,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主要企业有大艾机器人、迈步机器人、程天科技、傅利叶智能等,且上述企业均已获得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注册证,其中傅利叶智能5件、迈步机器人3件、大艾机器人2件、程天科技2件。
从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需求来看,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中国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43亿元;预计2022年,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62亿元,同比增长44.2%。
就国内而言,由于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研发、审批的周期较长,产品投入成本较高,相应的,其价格也较为昂贵,市场上的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售价普遍在10万元以上,部分产品价格可高达100万元,当前国内可穿戴外骨骼机器市场规模不足6亿元。
预计未来在国家鼓励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医疗康复相结合,拓展机器人在医疗服务、养老助残等领域的应用,并提出要发展外骨骼康复训练,支持相关康复辅助器具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以及国内65岁以上人口数量突破2亿,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和成本持续下降等因素刺激下,国内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将逐步释放。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作为热门赛道,近年来发十分迅速,但受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成熟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外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仍普遍存在人机交互性差、操作灵活度低、穿戴舒适性不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