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心力衰竭介入治疗器械,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来改善症状。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在绝对不应期向右心室间隔输送长时间、高电压的电信号,改善钙调节蛋白,从而调节钙离子浓度,进而调节细胞功能,并调节自主神经平衡,最终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目的。
心力衰竭(心衰)是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末期都会出现的病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CRT-D)、心脏移植等。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治疗重症心衰效果差;CRT治疗适应症有限,患者QRS波需超过120ms;心脏移植严重缺乏心脏供体,而全人工心脏仍处于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受到关注。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利用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右心室间隔,其释放的电刺激不会改变心律,会在心室收缩前的绝对不应期给予电刺激,使心肌细胞上的钙通道打开,通过改善钙调节蛋白、调整钙离子浓度来增强心脏收缩能力,进而提高心功能,长期使用可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治疗心衰。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根据发改委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万人,占总人口的19.8%。随着生活习惯转变,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例。这使得我国心衰发病率不断提高,心衰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为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应用起步较晚,2021年以前仅有少量临床试验;2021年,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在国内正式上市;2022年以来,我国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临床植入量才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医院开展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手术,例如深圳市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大二院、哈医大二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心脏收缩力调节器需求将逐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