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MS的数据显示,作为最大药物类别,2010-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5%,其中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15.5%;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2020年将增至150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6%。随着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和单抗药物等的推动,特别是近年来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抗肿瘤的主流方法,未来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会持续扩张。
抗肿瘤药包括抗代谢类、植物类、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激素类、单抗类、蛋白激酶抑制剂类、免疫调节类以及中药制剂等。从全球抗肿瘤药物销售额结构来看,单克隆抗体和蛋白酶抑制剂类产品主导市场,两者占整个抗肿瘤药物市场65%,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很大程度上由创新药物驱动,而传统药物由于价格低廉导致销售额占比较低。
2014年全球十大畅销品牌药物中,癌症治疗药物占3席,分别是罗氏的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贝伐单抗(阿瓦斯汀)和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三药销售额总计约200多亿美元,占全球前10位产品近三成份额,全球前10位药物销售额为800多亿美元。
早期诊断和新治疗手段带来的治疗水平提升,使得西方国家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大幅延长,也使得全球抗肿瘤市场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目前,抗肿瘤用药正快速走向精准医疗时代。按照美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学的关键是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
精准医疗并非单纯针对癌症,不过就目前而言,精准医疗最为成熟的领域还是以靶向药物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治疗。目前,靶向抗肿瘤用药全球销售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所占抗肿瘤用药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50%。可以看出,单抗药物仍将是引领抗肿瘤药物发展最为重要的领域。
与全球市场相比,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相对保守。在国外,单抗药物主导,而国内还是传统药物一统天下,抗代谢类、植物药类和烷化剂类药物占比超过50%。国内外市场另外一个巨大差异是,国内市场植物药占比高达19.3%,主要有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大品种。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来看,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仍以植物碱和抗代谢类药物为代表的细胞毒类药物为主流,小分子靶向药物则增长迅速。国内免疫调节剂表现突出产品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康艾。其中,康艾为中药大品种。
除了免疫制剂等辅助用药之外,抗代谢类制剂的市场份额最大,增长较为稳健,表现突出的是培美曲塞和替吉奥。其中,培美曲塞与甲氨蝶呤类似,属于抗叶酸代谢药。
销售额仅次于培美曲塞的替吉奥,是目前增长快速的抗代谢药,样本医院销售额达7.07亿元,同比增长21%。该药以替加氟为基础,集美嘧啶和奥替拉西主要起到增效和降低毒性作用,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该药优于氟尿嘧啶。
此外,植物类制剂市场规模排第二,未来仍可保持较快增长,烷化剂类、抗肿瘤抗生素类、铂类药物近年增长趋缓。单抗药物将是未来最大的增长亮点,中药制剂在肿瘤辅助用药领域中的增长潜力较大。
靶向药物方面,目前国内
医药市场上一共有20个上市药物,其中6个属于自主研发的品种。考虑到国家会对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给予更多的支持,
行业研究人士预计,自主研发靶向抗癌药物在“十三五”期间增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