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部主要经济体需求不振、新兴市场动力不足、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企、产业结构艰难转型等诸多因素影响,医药外贸仍处于低速增长期,整体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026.37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4.73%,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4.53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医药出口额564.4亿美元,增长2.7%;进口额461.97亿美元,增长7.32%;对外贸易顺差102.43亿美元,同比下降13.99%。
西药类:原料药出口负增长,制剂进口放缓
2015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额593.53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出口315亿美元,同比增长0.42%;进口278.5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
具体来看,一方面,原料药出口告别多年的正增长,同比下降0.91%,全年出口额256.23亿美元。出口数量虽同比增长4.44%,但价格下滑5.12%;占西药外贸出口的81.3%,医药整体出口的45.6%,仍是我国医药出口的主要品种。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国际市场对大宗原料药产品需求依然旺盛,但是受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以及货币贬值、主流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购买力下降,原料药行业价格急剧下降。我国原料药的价格优势丧失,而原料药占比居高不下的产业结构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
另一方面,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额分别为31.98亿和26.7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8.84%和4.07%。但二者仅占西药出口总额的18.66%。进口方面,西成药、生化药占西药进口的69.31%,在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其中,含生物制药及生物制品在内的生化药进口额60.89亿美元,同比猛增23.8%;而西药制剂类进口额132.1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42%。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内企业在加快对高端特色原料药开发的同时,应丰富产品线,向制剂领域等下游产业链延伸,消化自身过度产能。
中药类:中药材与中成药压力大
2015年,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47.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出口37.7亿美元,同比增长4.95%;进口10.25亿美元,同比下降1.26%。
进口方面,除植物提取物增幅33.65%外,均呈下降态势,中药材及饮片降幅最大(下降26.86%)。中成药进口下降13.78%,主要受最大进口品种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注册到期的影响。保健品进口负增长则受到保健品新规的影响,要求须进行保健食品注册后方可进口(此前可按食品出口)。
出口方面,植物提取物领衔中药出口,增幅为21.71%。中药材及饮片是中药类出口唯一下降的产品,同比下降18.28%,受出口价格和数量回落的影响。2015年以来饮片受飞行检查影响较大,涉及几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还有多家中药饮片企业的GMP证书被收回。
中成药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99%,出口价格增长7.87%,出口额增长4.65%。主要障碍是新兴市场开拓步履维艰,发达市场仍主要以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行应用。2011年《欧盟传统药注册法令》实施后,也给中成药“走出去”带来了阴影。雪上加霜的是,自2014年5月1日起,英国禁止销售所有未经注册的传统药,进一步限制了中成药在欧盟的发展。
从进出口市场格局来看,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份额占比高达86.11%,2015年各出口区市场稳定。我国医药进口来源呈多元化趋势,2015年,我国从大洋洲、拉丁美洲、亚洲中东地区的进口额分别增长25.44%、23.54%和21.74%,反映出这些市场的供应能力在增强,不过,欧洲、北美洲仍是我国医药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地,比重高达74.71%。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2016年,我国医药外贸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旧复杂严峻,虽整体发展态势有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增幅起伏较大,下半年情况应略好于上半年,但全年仍将在低位区间徘徊。预计2016年全年中国医药外贸增速将保持3%~5%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