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是一种银白色并略带淡蓝色的金属,具有抗腐蚀、延展性高和流动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制造低熔合金、轴承合金、牙科合金、半导体材料、氧化铟锡靶材等,广泛应用在半导体、光伏、显示面板、航天、能源、医疗等领域。
氧化铟锡是铟最主要用途。氧化铟锡通常由90%氧化铟、10%氧化锡组成,凭借导电、透光双重优势,氧化铟锡在电子、光伏领域应用广泛。在电子产业,氧化铟锡可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二极管、电子纸、液晶显示等,在光伏产业,氧化铟锡可用于制造光学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全球范围内,氧化铟锡生产企业有日本JX日矿、日本三井、美国Tosoh SMD、韩国三星、韩国LG等。
根据来源不同,铟可分为原生铟和再生铟,原生铟是在加工提炼其他金属矿物时作为副产物产生,再生铟主要通过回收靶材废料、合金加工废料、废催化剂、生产尾料及含铟电子产品等加工而成。全球范围内,原生铟主要产自中国、韩国、加拿大等地区,再生铟主要产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地。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精铟行业产量超过2000吨,其中再生铟是市场主流产品,占比约55.4%。全球铟生产企业有美国Indium Corporation、美国ALB Materials Inc、广东先导稀材、株洲科能新材料、成都中建材光电等。我国具备铟资源优势,但国产铟以粗铟为主,深加工程度较低,铟产品纯度无法完全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导致本土企业处于较被动的局面。
全球范围内,铟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地区,其中中国铟资源储量位居全球首位,其次为秘鲁。在国内,铟矿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广西、内蒙古、江西、云南等地区。我国铟资源丰富,是全球铟生产大国,但不是消费大国,国产铟以出口为主,出口占比长期保持在60.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日本、韩国、美国是铟前三大消费国。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铟资源丰富,铟产量位居全球首位,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国产铟以出口为主,主要出口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铟属于战略性资源,但由于深加工程度低,国产铟以粗铟为主,导致我国尚不能利用铟卡国外脖子。未来我国仍需加大铟生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优化铟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