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即将结束,新三板市场从1月份到现在,投资者经历了新三板市场的大幅起涨,现在又饱受市场“寒潮”的侵袭,众多新三板产品都出现浮亏现象。
目前新三板交投正进入“冬季”,而此前大热的新三板产品的发行、成立,也在迅速降温。相关数据显示,7月以来截至7月29日,新成立的有投向新三板的产品只有30只,而今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新成立投向新三板的产品分别为30只、52只、116只、241只、268只、182只。
这正能反映出新三板市场的活跃程度,今年2月开始,新三板市场的活跃令一些市场投资者蜂拥而入,3月、4月更是进入行情爆发期,成交额逐日攀升,包括券商资管、私募股权、私募基金、公募专户、信托计划产品开始批量募集、进入市场投资。
目前,业内存在不少新三板基金“主动停止募集”或者“募到钱不投”的情况。A股和新三板市场的大幅调整,大大降低了投资者对于新三板基金的热情,而持有真金白银的新三板投资机构,近期在投资上都非常谨慎。
另外,由于市场的下跌,众多公司跌破增发价,因此通过定增进入新三板市场的资管产品也出现了浮亏的情况。
对于新三板产品出现浮亏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前期市场产品发行很热、投资者头脑发热,盲目跟风去投新三板,一些项目要抢才能拿到,但一些机构的投资团队在实力没有跟上,市场下跌时出现很多浮亏。
择机进场或许是大部分新三板投资机构的心态。多位投资人士谈及新三板目前的投资策略时都提到“慢”。部分市场的机构也正在“等风来”,一方面等待新三板政策的利好,另一方面,也在等待市场行情的好转,看好新三板长期投资价值。
现在也是投资的机会,新三板公司现在冷静下来,不会高发、乱要价,这是好事,其次,三季度开始已经有很好的公司上来了,总体的质量比之前要好一些,好公司的出现对于新三板整体的市场也是有好处的。
对于新三板市场的大起大落,投资者需要更加理智和冷静。新思界分析师认为,对于新三板产品的投资,需要纵观市场行情,注重产品发展前景,全面考虑,切忌盲目跟风,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