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8.7%,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这也是中国GDP实行分季核算的新标准后,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GDP。尽管GDP增速“破7”,但仍好于市场预期。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GDP“破7”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
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的下降是导致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此外,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也导致三季度出口下行压力加大。外需羸弱投资下滑,服务业新高难理解:从支出法角度看,外需羸弱内需托底。三季度三驾马车中投资仍在下滑、出口跌幅扩大、仅消费微幅回升、成为中流砥柱。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8.4%。从生产法角度看,二产回落三产微升。第二产业对GDP同比的拉动降至2.5%,增速降至5.8%,其中占比最大的工业,增速降至5.9%,成为主要拖累。而第三产业对GDP同比的拉动升至4.1%,增速微升至8.6%,创13年一季度以来新高,但与三季度股市暴跌成交萎缩形成鲜明反差,让人难以理解。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我国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在去库存,而且在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下滑,对工业运行产生压力。
“三季度GDP回落到7%以下,但只下降了0.1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在7%左右。”盛来运认为,中国经济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此外,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比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GDP跌破7%是中国经济以速度换质量的表现,目前应更关注结构改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基建投资会保持持续向上的态势,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7.1%左右。
中金公司
行业研究员梁红认为,鉴于三季度贸易顺差扩大,国内投资增速下滑是导致GD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货币宽松空间打开,预计今年央行还将降息25个基点、降准100个基点。不过,今年央行已多次降息降准,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连平认为,如果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年内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1次、0.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但目前工业领域的通缩压力主要是结构性的,利率水平已达十几年来最低,“如果没有经济硬着陆风险或重大市场风险,年内降息的空间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