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策层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之际,本钢集团、辽宁交通集团、华晨集团等9家辽宁省大型国企正式“挂牌”,拟转让股权向省内外寻找战略投资伙伴,开启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
出售国有股权裨益颇多,社保基金等国资股东也表现积极。且在前期出台的32号文中,亦对国有资产交易行为进行了规范。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来接盘,以及辽宁省政府如何提振民间投资者的信心。
危机倒逼的改革
根据《辽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转让公告》,为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省政府决定向省内外战略投资者首批出售本钢集团、华晨集团、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辽宁能源集团、辽渔集团、抚矿集团、沈煤集团和铁法能源等9家企业股权。
这9家企业目前均为100%国有股份,辽宁省国资委占80%、辽宁省社保基金占20%。辽宁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方面称,此次转让9家大型国企股权,是本着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资产收益全民共享的原则,吸引战略投资加快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国企研究室主任项安波称,这是一场危机倒逼的改革,具有一举多得的积极意义。通过产权层面的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变地方国企一股独大的局面,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来转变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此外,此举可利用国有资本来充实社保基金,弥补辽宁社保基金缺口。
由于历史因素和老龄化严重等原因,辽宁养老金入不敷出,缺口很大。今年以来,按照辽宁省政府关于划转省属企业300亿元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部署,辽宁省国资委完成了本钢集团、华晨集团、能源集团等10户省属企业向辽宁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划转20%国有股权的工作,这次出售的是辽宁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其中9家国企的股权。
项安波认为,目前经济形势下,国企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省属国企层面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对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提振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对东北其他省市国企改革和提振经济也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价值。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各省市GDP数据显示,辽宁以-1.3%的增速垫底,是全国唯一的负增长省份。东北三省近两年的经济表现也在全国垫底,其中辽宁2015年的GDP增速仅为3.0%。
今年4月28日高层下发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将东三省今年面临的困境概括为“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明显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等问题。
社会资本会否接盘?
国有股权转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国资方面也表现积极,然而最关键的是,社会资本会接盘吗?
公开资料发现,这9家企业规模庞大,经营状况各有不同,既有亏损较为严重的企业,也有诸如华晨集团等盈利状况不错的国企。这9户企业当中,有5户旗下直接拥有A股上市公司,或持有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此外,9家国企中有本钢、沈煤、铁法能源、抚矿4家都来自于产能过剩的钢铁、煤炭领域。
根据公开信息,华晨集团2015年营业收入1120亿元,税后净利润61亿元,拥有南北两大产销基地、6个整车生产企业、4个发动机生产企业,有金杯、中华多个品牌,也是宝马汽车在我国的唯一产地。辽宁交通投资集团资产2386亿元,负债1191亿元,拥有辽宁境内34条主要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权。辽宁水资源集团拥有3个管线供水公司、9座水库资源,控制着辽宁大部分地表水资源和供水网络,资产总额504亿元,负债率23.45%。本钢集团是辽宁省属最大的钢铁企业,总资产1414亿元,负债率为75%,公司在汽车板、家电板、石油管线钢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辽宁出售的省属国企体量较大,某些企业负债也较多。项安波对此称,社会资本是否有能力、是否愿意接盘确实是个问题,由于盘子大,一般的民企买不起,债务多也会导致民企不愿意买。市场决定价格,由供需关系来决定。应该用市场化的方式,资产好可以有溢价,资产不突出、投资者不踊跃的情况下也可以有适当折价。
今年2月份发布的《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目前辽宁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这也为下一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民资和企业员工参股带来诸多不利条件。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国有资产流失。7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即32号文),旨在规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在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政策,其对市场影响深远。
32号文中指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所以此次股权出售选择了在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并披露了9家国企的详细信息。
行业研究人士认为,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方向是好的,也是时代所需,但在改革一股独大时,在吸引民间资本、其他资本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时,还是按市场化规律,允许战略投资者参与用人和决策,而不只是财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