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批准了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根据这项方案,IMF的份额将增加一倍,其中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的投票权份额将从3.8%提高至超过6%,而美国的投票权份额则微幅降至16.5%,但依旧保留超过15%的重大决策否决权。此外,IMF永久性资金也将翻倍,特别提款权(SDR)将从2385亿美元上调至4770亿美元。
此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IMF的投票权仅排在第6位,位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改革后,中国的投票权升至第3位,而另外三个新兴国家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份额也都将在IMF内跻身前十。
除了份额本身,份额公式改革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据了解,当前关于份额公式的主要矛盾仍在于各国对于GDP测算方式的界定。在现行的份额公式中,GDP占比仅50%,因此尽管中国的GDP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并不能立刻成为第二大份额国。
在方案通过当天,IMF总裁拉加德发表声明对美国国会的决定表示欢迎。她表示,这是加强IMF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方面所起作用的关键一步,将显着增加基金组织的核心资源,令该组织在今后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危机。
本次改革对于新兴国家的倾向性是明显的。IMF的份额改革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令自身得到了在应对金融风险时的较多资源。
其实,为体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上升,早在2010年IMF董事会便通过了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但是方案若要实施,需要IMF中188个成员国里至少85%投票权的支持。因此在这五年时间里,由于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未获得国会批准,IMF此轮改革一直无法实现。
不过随着这五年亚投行等区域性组织的相继出现令IMF感受到竞争压力,因而不断向美国施压。而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了这一法案。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美国最终选择通过这一决议。
美洲投资行情请关注新思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