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投资 > 国外 > 政策 >

TPP发展史

2015-02-11 16:01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到: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最高贸易官员于当地时间27日表示,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经济体之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接近达成。奥巴马政府正加紧活动,争取获得国会的授权以缔结协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项覆盖全球经济产出40%协定的发展史吧!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2005年5月28日,新加坡、文莱、智利、新西兰四国商议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签订并生效经贸协议,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协议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任何APEC成员参与,非APEC成员也可以参与。
        2006年5月1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新西兰和新加坡生效,对智利和文莱生效的时间分别为2006年11月8日和2009年7月1日。
        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并于当年3月、6月和9月就金融服务和投资议题举行了3轮谈判。在此期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参与TPP谈判,并邀请澳大利亚、秘鲁等一同加入。
        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澳大利亚和秘鲁同意加入。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自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开始进入发展壮大阶段。
        2010年,马来西亚和越南成为TPP谈判成员,TPP成员数量扩大至9个。
        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首轮谈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参与谈判的成员来自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澳大利亚八国。此次谈判议题涉及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电子商务、服务和知识产权等。美国在该次谈判中再次扮演主导角色,并在谈判中强化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0年11月14日,APEC高峰会的闭幕当天,与会九国同意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提案,将于2011年11月的APEC高峰会完成宣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纲要。
        2011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但日本执政党内部、阁僚之间、朝野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对此争议很大,形成完全对立的意见。


 
        2012年10月8日,墨西哥经济部宣布,墨西哥已完成相关手续,正式成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第十个成员国。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遗产部长莫尔代表国际贸易部长法斯特在温哥华宣布,加正式加入TPP。
        2013年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安倍表示,参加TPP谈判符合日本的利益,但可能会对农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希望能够得到理解。
        2013年4月12日,美日两国政府就日本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一事基本达成共识。
        2014年TPP成员国之间进行多次谈判,但成员国在诸如取消关税、知识产权、环境、国企改革等关键领域未取得一致意见。
         2015年1月27日据英国媒体报道,TPP协定正接近达成,并有望在几个月内正式达成协定。
关键字: 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