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界娱乐8月3日新闻:印象中电影里的“妖”无非分为两种:好妖和坏妖,吃人的和不吃人的。而《捉妖记》却反其道而行,所有的妖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萌萌哒。影片不落俗套,各种妖各种萌,而人妖共处的感情戏,也赚够了观众的笑声和眼泪。
虽然,中国观众喜欢看好莱坞的电影,可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拍中国电影的时候,只有传统的叙事方式,观众才会接受。《捉妖记》票房取得了成功,意味着用传统文化表达中国故事,只要方式得当,也一定能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无论是当年的《花木兰》还是近年的《功夫熊猫》,都是东方元素包装下的西式表达,是好莱坞动画的中国式探索。而《捉妖记》无论是从角色设定、情节设置还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都表达了一种连贯的中国式思维方式。
不过也有人认为,《捉妖记》还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这确实是一部能让人开怀大笑的喜剧,但总觉得笑完之后缺点什么,是内涵,还是文化底蕴?这是一部典型的“合家欢”电影,其中融合了动画、萌宠、爱情、亲情、战斗等能吸引家长和孩子的元素,但遗憾的是对于文化内涵的阐释与挖掘还不够,给人一种“空心感”,有点浪费题材和创意。
其影片主题也并不宏大,似乎没有一个核心命题和价值观,没有建立一个清晰的新世界,也没有把那个“妖与人共生”的主题讲透做实,更有不少戏份只是为了大场面而大场面。但瑕不掩瑜,或者是我对这部电影更宽容,这些瑕疵都不影响整体的观感。
客观地说,《捉妖记》的故事内容与票房收益并不完全匹配,特别是对照《阿凡达》这样的影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捉妖记》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开创了华语片的新类型,在一个特别热门的档期,借助了互联网的威力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势头,出人意料地刷新了纪录。不过,纪录本身就是用来打破的,未来国产电影如能在用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上下功夫,国产电影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将不再是新鲜事情。
不管是《捉妖记》,还是即将上映的《刺客聂隐娘》,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间文化土壤里尤其是市井传说、白话小说极具生命力、影响力的“妖的世界”。
那些曾经激发我们无穷想象力的妖的故事,那些在凡尘世界有着不同命运的异类形象,都无声地伴随了我们的成长,也将继续影响我们对真善美和诡谲人世的认识和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