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成本电影,在民间收获口碑的同时,票房节节走高,甚至摘走“十一档”的票房榜,然而对男主人公夏洛“屌丝世界观”的讨论,也呈两极分化愈演愈烈。不思进取、混吃等死、吃软饭的夏洛,一方面被奉为“屌丝代言”,一方面被贬为“渣男代表”。
作为一出喜剧,《夏洛特烦恼》(简称《夏洛》)远比它看上去要尴尬得多。通常的喜剧片,喜欢把主人公放入一个疯狂的或者搞笑的世界,不管他们上刀山下油锅,还是被一万匹草泥马把他们的心踩成碎片,观众都不会担心有人受到伤害。然而夏洛所处的世界的真相,并非喜剧或者悲剧,而是一个尴尬的世界。在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夏洛都身处尴尬的境地,他的选择将决定故事的走向,悲剧还是喜剧,地狱还是天堂。
仔细想想,夏洛和他媳妇马冬梅之间的“强女搭救弱男”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传统设置。中国的传统爱情故事一般逃不出两个套路,一是英雄救美女,二是美人救书生。清朝人牟伯融说的“最难消受美人恩”,纯粹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直男癌”。
广为流传的《女驸马》的故事,是美人救书生的典型。《白蛇传》里白娘子救许仙,不惜水漫金山。《聊斋志异》中,这样的故事更是一抓一大把。最耳熟能详的《聂小倩》,美艳女鬼聂小倩先是放过了落难的宁采臣,然后给他指了一条活路,斩妖除魔的事是燕赤霞干的。
然而这些人在主观能动性上都没比夏洛更好,电影看下来,美人马冬梅一直拼命拯救的夏洛,他明显不是书生,而是普通老百姓,也就是说,人们一直以来接受,甚至是称颂的美人救书生的行为,在这部电影里变成美人救普通人了。过去著书立说的书生,就是话语权的掌握者,他们说美人为了书生无条件付出,又贴嫁妆,又贴身子,甚至不惜跟家族决裂,听故事的人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现在“听故事的人”成了被美女“拯救”的对象,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屌丝”的胜利,沉默的大多数们一边暗爽的同时,一边刷起了票房和口碑。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认为,所谓三观正不正,有时候只是谁掌握了话语权的问题,票房才是握在沉默的大多数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