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部与众不同的的电影在近期上映了。回归到土地、沙漠化、逝去文明这样的原始命题,没有热门IP,也没有明星主演,甚至连职业演员都找不出来一个。片名很长,有点拗口,名字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听了也不知道到底讲的是什么。然而,正是这么一部看似完全不卖的电影,反而提醒了我们,在满足了娱乐功能之上,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本来该有的样子。
从《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一路走来的李睿珺,继续着自己对于土地的执念,将矛头指向沙化的草原和人心,抛出一个依然没有答案的终极问题:“Where is my home?”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表面上的故事并不复杂,阿迪克尔和巴特尔是一对裕固族小兄弟,从小被爷爷带大的巴特尔心里一直有一种自认“被抛弃”的愤愤不平,对父母和弟弟阿迪克尔心存芥蒂。爷爷去世之后,答应来接他们的父亲并没有出现。两个小兄弟于是决定骑上骆驼,穿越沙漠去草原深处寻找父亲和生病的母亲。经过一番波折,忠犬属性的弟弟终于“攻略”了傲娇的哥哥,两兄弟重归于好。
然而,在看似“儿童片”的外衣之下,电影其实更想讲的是一个注定没有结果的寻根之旅。电影最初的英文片名叫“Where is My Home”,在一路目睹了干涸的河床、被遗弃的村落废墟和逐渐沙化的草原之后,他们最终发现所谓的“水草丰茂”的家乡只是一个乌托邦似的美好幻想。
导演不惜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观众“父亲—草原、母亲—河流”这一双重隐喻,在整个故事中,母亲始终是缺席的,只在巴特尔的回忆中出现过,两个孩子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并在作为绿度母道场的马蹄寺为父母祈福的行为也变得另有一番深意。
两个小兄弟其实还分别象征着东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虽然都是回鹘人的后裔,东、西裕固族互相之间语言却并不相通。一路由分到合的两兄弟,在回家之旅的尽头遭遇了更加残酷和无奈的真相,并且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幕都依然“在路上”。草原的另一边是巨大的现代化工厂,在工业文明的强势占领之下,这个曾经拥有灿烂游牧文化的马蹄上的民族,已经找不到水草丰茂的安身之所。电影中的裕固族其实也只是象征着整个人类的一个缩影,在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大浪之下,趋同变得愈发合情合理,在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同时,文化层面上的乡愁也许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