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2日举行的全国电影工作会上,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表示,近期将重拳出击规范市场,绝不养痈为患。重点解决票房不如实统计、偷漏瞒报、影片盗录盗放等问题。
据悉,为抑制影院透漏瞒报票房等违规行为,电影局将完善观众投诉渠道,自今年1月起,将统一建立全国社会监督平台,设立网上举报中心,开通社会监督电话、邮箱及“电影票房监督”微信公众号,24小时接受社会举报,并对举报者给予奖励。
此外,各级电影管理部门有权对偷漏瞒报票房、盗版盗录、放映侵权影片的影院给予处罚,严重的可吊销许可证。今后,电影主管部门可针对影院的违法违规行为,协同工商、税务部门联合执法。张宏森强调,院线要勇于承担起对影院的管理职能,院线所属影院,不管直营影院还是加盟影院,如果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院线方都将承担重要连带责任。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2.6亿,比2014年增长51.08%。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同比增长68%,占票房总额的61.58%。中国电影市场已稳居世界第二,预计在未来的2—3年内就可能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但事实上,我们的成绩原本应该更好。据悉,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的10%以上都被“偷”走了,而随着中国电影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电影市场越来越火,“偷票房”的行为也越来越猖獗,手段更是花样百出。仅按照被“偷”的数额占全国总票房10%的最低估值计算,2015年被“偷”的票房至少有45亿元。
而“偷票房”的招数也各式各样。一些影院通过票务软件商的“技术支持”,同时使用两套以上(含两套)票务软件系统,即“双系统”,一些票务软件商还向影院销售未经备案的软件产品,或在软件产品中留有篡改数据的技术漏洞,配合影院篡改票务数据。还有一些影院把已经作废的或者手写的电影票当作入场凭证,一张废票可以多次利用,每用一次就“偷”一次票。另外,有的采用搬砖式,明明去看A电影,电影院却给你一张B电影的票,这样一来,票款就算到了B电影头上,B片和影院就成了受益方……
那么,为什么要“偷票房”?电影票房是影院、院线与片方、发行方分账的依据,按照业内规则,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中,片方最多可以获得43%的收益,剩余部分在上缴少量的电影专项资金和营业税以外,都归院线和影院所有。在此情况下,影院上报的票房越低,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就越低,片方所得的票房分账收入也就越低。而如果影院把A片票房“搬砖”到B片,B片收益自然就高了,B片再通过返点回扣方式把钱分给影院,A片片方就成了这笔买卖中的“冤大头”。
张宏森表示,电影市场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是产业初期和市场经济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正在伤害中国电影的肌体。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蓬勃兴起的中国电影产业就有可能受到干扰,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表示,电影局此次出台的政策有利于引导电影市场朝良性发展。但当前电影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偷票房”,内外串通、同行间恶性竞争,盗录盗播给电影市场造成的损失多至无法统计,电影产业上游端和下游端的关系也在这些乱象的激化下矛盾突显。因此,电影产业还需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市场管理。影院需要好电影,而健康规范的市场,才是好电影不断涌现的前提。
更多
热门影视请关注新思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