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影片《天才枪手》上映之初就顶着“神片”的头衔,也有无数粉丝安利。等到内地开放看片后,不管是朋友圈还是微博,都对票房进行加持。电影周五上映,首日票房3063万,的确有黑马潜质。随后周末两天,本片的口碑继续发酵,微博上更是好评如潮,最终首周三天成功破亿,位居周榜第二位,成为泰国影片在华标杆。
从一个真实案件,矛头直指泰国教育制度和阶层分化问题,这样的套路并不新鲜,称之为泰国的《摔跤吧!爸爸》显然过誉。但这两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或许异曲同工——“青春片”不是只有纠缠不清的爱情和无所事事的迷茫。
电影开头就采用倒叙手法,利用小琳、葛瑞丝、小巴、班克四人作弊被抓接受审讯的镜头设置悬疑,让观众从影片开始就陷入谁是作弊主谋以及他们能否逃脱审讯的猜测之中。
在每个人相应的审讯发言之后,利用插叙介绍角色的身份背景,而这些插叙又拥有同一完整的故事线,这使得角色始终根植于故事之上,不至于使人物介绍出现时间切片一样扁平的旁白叙述体。
而开篇作弊被抓的悬疑点引领了半部影片后,突然用小巴的尬演笑场翻转,表明接受审讯的镜头是四人为周全作弊计划进行的模拟,影片至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叙事序列——真正的跨国作弊是否能成功。
悬疑的一再升级,辅以泰国与悉尼两个场景精彩的交叉剪辑,观众的神经一次比一次紧绷,相信每个经历过考试的人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被考试支配的恐惧。
也正是前半部影片扎实的人物塑造,让整个影片的价值导向并不是偏向于批判作弊,因为观众清楚地看到了“作弊者”小琳和班克背后的痛楚,从而同情主角的遭遇并赞叹主角惊人的智力,这使得观众陷入“罪孽转移”手法所带来的情绪。
然而最后,班克作弊被发现,毁掉了他靠读书出人头地的梦想,小琳拒绝与班克继续合伙作弊,并投案自首做出了改正错误的选择。
《天才枪手》的好是在于它以完美的悬疑片制作手法,套以青春片外衣,改编了一个原本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另外,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有着非常深重的社会议题要探讨,比如教育的不平等、贫富差距,且把探讨的边缘掌握地非常之好,点到即止,留观众去思考。
更多
热门影视就在新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