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28日7时17分,印尼泗水至新加坡的航班——亚航QZ8501失联。
这真是一个让人遗憾的消息,现在,几乎可以肯定飞机已经坠毁,只能祈祷有更多的幸存者。
2014年真是航空史上的灾难年。之前失联的客机谜题未解,此次亚航失联可能的原因又是何在?
综合目前看到的信息,我们已知以下基本信息:
1、本次事件涉及的机型是空中客车A320-200型,注册号PK-AXC,机龄6年多,一个多月前刚刚做了维护。
2、所属的航空公司为亚航(AirAsia),这家著名的马来西亚廉价航空公司自1996年投入运营以来截止2014年12月28日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
3、这个航班于当地时间早上5点20分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的泗水起飞,航线穿过爪哇海,一切顺利的话将会在3小时10分钟后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落地。
4、飞机在当地时间7点24分与空管系统失去联系,当时其正经过爪哇海上空。
5、其机组与地面空管最后的通话中,机组请求将飞机从32000英尺爬升至38000英尺以躲避糟糕的天气。
6、印尼空管的网络论坛透露到推特的图片显示8501与空管系统失联前高度36300英尺,地速(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有别于空速)353节。
7、根据事发当时当地的气象卫星图像,此处正经历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
8、目前的信息,机组似乎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初步判断,恶劣的天气是此次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就是飞机遭遇了强雷暴的极端天气条件。这几天当地一直在下暴雨,根据当天早上飞经同一空域的其他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反映,它们绕飞了120海里才避开雷暴区。
雷暴是飞行员最不愿意也最害怕遇到的气象之一。雷暴就像是发生在对流层的沸腾,尺度从几千米到上百千米不等。
那么,当飞机遭遇雷暴,会发生什么?以下部分总结自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2014年3月4日发布的《航空器驾驶员指南-雷暴、晴空颠簸和低空风切变》。
1、龙卷风。极强的雷暴会催生龙卷风。虽然相比于飞行,龙卷风的尺度并不大,但是它的威力巨大,风速常高达200节。一旦飞机被裹挟其中,会立即造成全面失控和结构损坏的局面。更需要注意的是,龙卷风并不总是以我们熟悉的云下尾巴的形态存在,在雷暴云中,甚至在远离雷暴中心的云中都有可能出现龙卷风。
2、湍流。湍流也就是不稳定的气流。坐过飞机的人都经历过小规模的湍流,那会引起小规模的颠簸。但雷暴带来的湍流有时候威力要大得多。即便飞机飞行在雷暴云顶之上数千米,或者远离雷暴中心几十千米,仍旧可能遭遇强大的湍流,直接导致机组操纵困难。其中在雷暴内部常有猛烈的下沉气流(术语叫下击暴流),不但会让飞机遭遇不可估量的损失,更危险的是这种下沉气流带来飞机航向上的风向发生剧烈的变化。进入下沉气流时,飞机是逆风的,而一旦穿过了气流中心,风向突然变成顺风,一来一去飞机的空速会在短时间内损失近百节。这会让飞机剧烈掉高度,甚至失速。失速意味着飞机失去足够支撑其重量的升力,如果没有足够的高度,过硬的技术和相当好的运气,失速就意味着坠地。所以下击暴流对于起降过程中的航班是极其致命的。
3、结冰。雷暴云中存在大量过冷水,这些低于摄氏零度的液态水在碰到飞机机身时会凝结成冰。结冰会增加飞机的重量,改变飞机的外形,造成飞机的升力下降。对于现代民航,结冰还有一个潜在的致命危险,那就是堵塞空速管和迎角传感器。前者是飞机测量其与空气相对速度的装置,而后者则是测量飞机机身与迎面气流相对角度的装置。速度和角度,这是两个重要的飞行参数,一旦堵塞,自动驾驶仪将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飞机的空速管和类似的测量仪器都装备了电加热的除冰装置。但是这些除冰措施并非总是有效。相比与波音的设计,空客飞机更加依赖自动驾驶系统。下图圆圈中的两根“小胡子”就是空客A330左侧的两个空速管。
4、冰雹。高速飞行的飞机遭遇雷暴带来的冰雹,其破坏力可想而知。当冰雹大到一定程度(直径大于1.3厘米)时,会严重损坏机体,危害飞行安全。而且由于气流的作用,在远离雷暴云几千米外的晴空也可能遭遇冰雹。
5、低能见度,雷暴云中的能见度几乎为零,云底之下由于降雨和扬尘,能见度也往往很差,在飞机降落阶段会造成目视着陆困难,无法判断高度。
雷暴如此恐怖,那应该如何应对雷暴?建议是,惹不起躲得起。地面的气象雷达和气象站、太空中的气象卫星、飞机上自带的气象雷达,甚至双眼,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醒飞行员注意到那些雷暴区域。发现雷暴挡在航路上,是暂缓起飞、绕开、备降、返航还是试着闯一下,这需要飞行员、空管、航空公司多方面的智慧博弈。最安全的方案当然是躲开雷暴区,这也是我国夏天航班延误率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时候,最安全的方案未必是当时博弈的最终获胜方案。
而如果在航班的安排,起降,管控方面,当对其他因素的考量压倒了对安全考量,事故的发生,就不奇怪了。
但,不论如何,即便2014年是航空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到目前为止,飞机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不得不绝望地承认,飞机也是发生事故时生还率最低的交通工具。出行有风险,选择交通工具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