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规划 > 产业分析 >

我国无人机产业野蛮生长 标准及法规亟待制定

2016-01-06 18:41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无人机产业野蛮生长  标准及法规亟待制定

  我国无人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现在处于领先位置,但仍处发展的初始阶段,相关行业标准以及政策法规还在进一步完善中。近年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并且入门门槛低,导致无人机产业出现野蛮生长的态势。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飞速,但是我国无人机领域仍然缺乏一个标准的引领和规范,已有的标准无法满足目前对无人机的监管,也不够贴近市场。现在,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进入草莽时代,亟须规范出台行业标准,设立准入门槛。同时,无人机产业发展应加强核心技术建设,更多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去。
 
  据介绍,无人机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等,每类标准侧重点不同。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保、有效监管等;而行业标准旨在树立行业门槛和标杆,关注的是行业准入、研制生产、认证贸易、运营使用等;团体标准则贴近市场,是市场选择的事实标准,包括品牌认证标准、采购认证标准等,有助于提升成员品牌影响力、促进资源融合、打造高效产业链。
 
  目前,我国共有数百家的无人机生产企业,但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从事的是飞机组装。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无人机产业炙手可热,金融资本跑步入场,原本航模制造公司都开始涉水无人机产业,一时间无人机产业“一夜暴富”,从而成为资本业关注的焦点。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些企业和个人违规飞行的屡禁不止,更有甚者危及到军民航飞行安全以及公共安全。除此之外,无人机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涉足无人机产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鱼龙混杂的态势之下,各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无人机产品之间的质量也相差甚远。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无人机几乎是没有门槛的市场,它缺少一个行业的标准规范,而这就是造成无人机行业野蛮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建立无人机和航模玩具的归家标准。因此造成很多企业把无人机生产等同于玩具生产,几乎水平力量有限,生产出来的无人机安全性实在令人堪忧。这种缺乏保护设置的无人机飞行器升空后,极有可能造成危险隐患,而由于没有对飞行高度做出限制,甚至可能影响到我国的军事安全。
 
  另外,目前很多人把无人机当做航拍机器,而因为无人机没有行业标准,它的隐私性也无法得到保证。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很多是私人资料,由于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安全的加密保护,其中储存的内容并没有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因而很容易被盗取,因此安全性将极大影响无人机产业的发展。
 
  日前,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理事会及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协会秘书长、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徐明颁布了《无人机系统术语》和《民用无人机系统分类及分级》两项团体标准;工信部指导无人机标委成立;制定了《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这是我国发布的首批无人机系统团体标准,标志着“野蛮生长”无人机产业将步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我国无人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现在处于领先位置,但仍处发展的初始阶段,相关行业标准以及政策法规还在进一步完善中。随着无人机行业相关法律框架的明晰,行业也有望迎来健康、良性的快速发展。另外,我国企业还要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无人机产业标准联盟中去,共同推动无人机飞控系统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样才能使得中国企业更具有话语权,才能更多地和国际社会接轨,同时带动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更多总体规划请关注新思界综研!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