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规划 > 区域城市 >

十四个国家级新区系列展望之七

2015-09-11 11:48      责任编辑:李乐    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到:


 
        13、南京江北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由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构成,总面积2451平方千米,占南京市域面积的37%,是华东面向内陆腹地的战略支点,拥有便捷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枢纽,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南京北上,连接中西部的重要区域。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

        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发展支点;南京都市圈和苏南地区的新增长极;南京市相对独立、产城融合、辐射周边、生态宜居的城市副中心。江北新区的职能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基地,南京都市圈的北部服务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生态宜居、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

        未来江北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要明显高于南京市平均水平,力争到2025年,将新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此前的18.5%,提升到25%左右,实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新区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江北地区的城镇化率由目前的60%左右提升到80%以上,初步建成长江经济带上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区。
 

 
        14、福州新区——两岸、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发展战略

        福州新区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福州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秀美,产业基础坚实,与台湾地区交流合作紧密,战略地位重要。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9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

        福州新区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门户一基地”,即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现代产业重要基地。福州新区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以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主线,以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为全面带动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及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福州新区建设重点任务有七个方面。一是构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提升科教文化交流水平,拓展产业合作,构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二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城市的交流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深化涉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是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四是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路径。推进对台合作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创新发展政策机制,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龙头引领作用。深化区域协作,构建东南沿海联动发展格局、带动内陆省份开放发展。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科学组织城镇空间布局,高水平推进小城镇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七是建设绿色新区。优先保护环境,明确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科学规划新区生态功能结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