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三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对接平台。
据了解,对接活动现场三地共签订了总计2900多亿元的项目协议。目前,三地产业对接总投资达4500多亿。
在对接会上,先进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京津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新材料、轻纺食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七大领域组织了专门的产业对接会,从对接行业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三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期待。
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主要布局区域在邯郸冀南新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家口西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邢台技术开发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香河机器人产业园区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布局园区在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正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秦皇岛电子信息产业园、京涞产业新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
生物医药主要布局园区为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大宗废物利用主要布局园区为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保定分园、承德市国家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基地等。
新材料主要布局园区为邯郸新材料产业基地、沙河国家级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等。
轻纺、食品主要布局园区为容城服装园区、鹿港经济开发区、玉田工业园、平乡自行车园区等。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主要布局园区为张家口怀来航天产业园、廊坊固安航天产业园、邢台临城天测空间信息产业园等。
数据显示,1-9月,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就多达3330个,资金2397.5亿元。天津从北京引进工业项目130个,协议190亿,从河北引进工业项目349个,协议投资金额307亿。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为河北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为三地协同、错位发展带来了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要构建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的网络型空间格局,随着战略的推进,区域新的空间格局渐显雏形。目前,大量园区伴随着京津冀协同的推进蓬勃兴起,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