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规划 > 区域城市 >

航空大都市:郑州航空港区“飞翔”在即

2016-01-06 18:41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航空大都市:郑州航空港区“飞翔”在即

  在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断地吸引着众多与航空业相关行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新型的城市——航空大都市出现了!
 
  “十二五”期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得国家批复,随之一座面积415平方公里充满生机活力的“航空大都市”初具规模:机场城市功能落地、生态城市打下基础、智慧城市开始布局、活力城市不断彰显。
 
  2015年12月19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CGO)正式启用T2航站楼,山东航空公司和港龙航空公司航班首尝“新味”。2015年12月31日,飞架郑州与机场的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郑州直达机场只需要10余分钟,由此开启了郑州的空铁联运时代,同时也为郑州航空港这座不断“隆起”的大都市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从2013年航空港获得批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一座新城在以“加速度”的姿态呈现。郑州航空港区坚持以城市为依托,统筹推进四大片区建设,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航空港正在以建设现代国际商都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连片开发,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目前,航空港已经实现了415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全覆盖。按照“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发展原则,确定了以空港、会展物流、双鹤湖、古城“四大片区组团”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其中,“空港片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会展物流片区”重点发展商贸会展、航空物流等产业;“双鹤湖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精密机械等产业;“古城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产业。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四大片区已确定进驻项目155个,总投资2012亿元;其中,前期筹备项目78个,在建项目66个,完成投资178亿元,2015年新竣工项目11个。
 
  2011年11月4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标志着河南外向型经济进入“综合保税区时代”。智能终端(手机)产业从一片空白实现2014年手机产量1.43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八分之一。2012年12月19日机场二期奠基开工,两年半时间完成了目前河南单体最大的工程;高速公路网、快速路网、城际铁路、地铁2号线的开工建设和“米”字形高铁、郑州高铁南站的快速推进,航空港实验区即将迎来“机、公、铁”多式联运的新时代。
 
  城市的活力提升还依赖于城市规划的配套建设的完善。统计显示,该区在建道路已达53条(段),总里程约180公里,总投资约75亿元;投资5.9亿元完成了第一水厂一、二期工程,总投资7.2亿元的第二水厂一期工程,施工正在顺利推进中,目前已完成约90公里自来水管网建设;已建成投用2座220kV变电站及4座110kV变电站,建成电力排管40公里;投资3.6亿元,完成了北区热源厂一期工程,供热能力为70蒸吨;投资6.7亿元,完成了第一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吨;五年来全区新建绿地255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129.9万平方米,新植各类苗木40万株。
 
  与此同时,五年间,该区教育事业投资由2010年的4400余万元,增长了27倍,先后建成(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10440个,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达到129所;卫生事业累计投资6.5亿元,新建医院2家,新增床位150张,在建医院2家,计划新增床位3600张。在建医疗机构有河南省省立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及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等项目,全区新农合参合人数由2011年63656人,增长了3.16倍,参合率接近100%。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按照目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态势,它将在经济转型、整合国际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河南省和郑州市繁荣发展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航空港实验区这座快速成长的现代化航空大都市,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经济进步的新增长极和动力引擎,也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