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规划 > 区域城市 >

郑州将投120亿建设海绵城市改变“看海”现状

2016-08-06 18:47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郑州将投120亿建设海绵城市改变“看海”现状

  每年夏天,暴雨接踵而至时,郑州人说起“看海”,总透着那么点戏谑的苦涩,而郑州的防汛年复一年总是被动地被“排”牵着鼻子走,内涝已经成为郑州雨季的标配。
 
  而这样的现象并非郑州独有,广州、深圳、昆明、西安等多地暴雨之后都发生过城市内涝。国家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8~2010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其中57个城市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2015年,国家首次批准了16个“海绵城市”试点,今年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已经达到30个。河南也不甘落后,今年7月,河南省公布了8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名单,郑州赫然在列。郑州成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这为城市内涝找到了破题思路。
 
  7月末,郑州市连发三份文件,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按照规划,郑州市已划定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和郑东新区龙湖地区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在城东、城西各打造一块海绵城市试点,总面积76.7平方公里。
 
  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有目前郑州最大的市政综合管廊工程,这种地下廊道,不影响地面绿化和雨水的收集,投入使用后进行地下管网维修也不用破路。未来,其附近还要开挖一条长5.15公里、宽80米至110米,连通服务区所有水系的秀水河,让城市拥有“蓄水”与“排水”自由呼吸吐纳体系。
 
  另外,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将建设雨水回收系统和生态集水沟,具体包括设置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绿色措施实施管控雨水收集。此外,龙湖区域与流经市区的几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一起构成城市生态区。
 
  根据正在制定的三年实施计划(2016年-2018年)显示,郑州“海绵城市”共计500个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
 
  2016年7月15日,郑州市政府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18项提出了具体要求。放到具体行动上来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雨水回收:对屋顶、车道、广场地面的雨水利用系统进行回收,回收后的水最终将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洒水。
 
  二是调蓄水池:通过屋面集水、透水砖铺装、生态集水沟等建设,将雨水储存起来,进而起到调蓄作用。
 
  三是铺设透水砖:加快雨水渗入地下,减少路面积水。
 
  四是生态集水沟:与传统的排水沟不同,是在沟底及沟壁铺设植物,或将植物种植在排水通道上方,这种做法不但造价低,还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五是绿色建筑:未来要大力推进,包括墙面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
 
  近些年来,我国诸多大中城市频繁发生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且严重的原因源自于自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但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其所折射的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根治城市内涝需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模式开发城市土地,同时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更多区域城市规划请关注新思界综研-规划!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