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不是靠政策在吸引人,税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里面毫无优惠政策。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在深圳前海是15%优惠税率,在珠海横琴也得到15%优惠税率,虽然是有范围的,但在上海自贸区内没有任何优惠。即便是个人所得税,对境外一些人员在前海和横琴都有一些具体规定,境外人员所得税超过一定比例以后,可以免交或者固定一定税率交,但在自贸试验区,只规定分期交,既不可免,也没有降低。
“三改”实现“三化”的政策创新
自贸区不是税收优惠的政策洼地,而是政策上的创新,例如,通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来激发市场活力。归纳起来,自贸区的创新可以归纳为通过“三改”实现“三化”。
“三改”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自贸区内是一个窗口受理,综合审批的高效服务模式。而且对注册的企业不设底线,最低三万元注册资金。目前,商家注册以后快速三四天,最慢十天就可以拿到批文,这是前所未有的。
“三改”之法律法规改革。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府停了四个法规,上海还停了一些地方法规,反映出这次自贸区改革将来会涉及到对外经贸关系法规体系的根本改动。涉及到全局及当届政府对外开放的政策问题。
“三改”之监管体系改革。监管体系的改革强调“一线放宽,二线管住”。通过采取“电子围网”的方法,要求所有区内企业业务活动全部进入系统,海关进行跟踪。
通过“三改”最终达到“三化”。
“贸易自由化”的相关政策落实之后,对很多跨国公司在这里边建设营运中心提供了便利。资金可以统一调配,外汇资源可以统一利用,流进流出比较便利。这样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愿意到自贸区设立运营中心。未来在自由贸易区可以进行国际的期货交易操作,包括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此外,还可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即“跨境通”。
“投资便利化”的政策允许外资投资公司进驻。资金流动比较方便,允许在自贸区设立股权投资母基金。设立前提在于人民币资本帐户可兑换,如果不可兑换,资金流动不方便,建立母基金也没有意义。未来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可以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平台,通过平台可以与关外直接进行国内的期货和证券操作。
“金融国际化”。政府在人民币资本帐户的可兑换,利率的市场化及外汇管理体制的改变这三个问题上非常谨慎。一旦三者全部放开,人民币价格就市场化了。将来有可能出现“双轨制”,即出现两个价格,或者人民币价格跟着市场利率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