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北京,现有的地理资源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北京的快速发展。从最初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到如今又把河北拉到一起,京津翼协同发展的新型模式正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结合地方特色,逐一推进,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国家也在积极研讨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翼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为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主要从交通、环保、产业三大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明和规划。
智慧交通:京津冀断头高速3年打通
要发展,先修路。京津冀三地之间高等级公路网建设目前全面启动。今年交通部门将加快推动密涿高速、京秦高速开工建设,去年动工的京台高速也将全面启动建设。预计2017年底前,京津冀三地间将无“断头高速路”。京津冀区域的干线公路“断头路”并不多,断开的多是一些省际低等级道路。随着京津翼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交通部也在加紧推进各个告诉公路的招标和建设,争取尽快实现京津翼三地高速灌连。
智慧环保:前4月京津冀PM2.5降2成
2015年1月至4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
2014年,全国SO2排放1974.4万吨,同比下降3.4%;NOx排放2078万吨,同比下降6.7%。各地通过实施集中供热和“煤改气”、“煤改电”,加快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2014年共淘汰燃煤小锅炉5.5万台。
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实行黄标车在限定区域全时段限行措施,限制高排放机动车进入中心城区,有18个省份、84个城市相继出台相关补贴政策。2014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任务超额完成。
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下降2.9%,15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京津冀实施优质煤替代工程,计划到2017年替代劣质散煤3350万吨。重点区域禁用高硫高灰散煤,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增长,使京津翼地区拥有更多蓝天白云的天气。
智慧医疗:京津冀三地医疗从差异互补走向均等
医疗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一直以来都备受老百姓的关注。京津冀医疗的融合,需要社会接受过程,老百姓得信任。要实现三地医疗均等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落后的河北尽快提高服务水平,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当地部门留在当地。
京津冀医疗共同发展,三地卫生计生部门也进行了广泛互动交流,不仅在政府层面,也包括医疗机构、医生层面,应该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大熔炉。未来三地医疗大融合后,百姓就不用跑了,都可以在各地就医。
智慧教育:高峰论坛取得丰富成绩
教育作为一项未来的投资,如何协调京津翼三地教育协同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使这项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关键所在。前不久的高峰论坛结合各地的特点,达成了六点共识:
1、 要以创新的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创生与扩大,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2、 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教育发展摆在更加关键的战略地位上,以此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
3、 要打破传统地方主义框架的限制与束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重新定位和谋划,向着京津冀三地教育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迈进。
4、 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教育研究机构以及社会组织构建起高效的教育协同机制,推进教育治理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5、 以协同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建构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结构与层次,打造教育质量与效益相互连接的大教育体系。
6、 筹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搭建教育资源分享与政策咨询的协同机制。
如今的京津翼地区,已经在向一个更高水平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超级“大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推动大城市快速发展的有力动力和不竭源泉,京津翼的发展也将在中国战略发展的历史上书写重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