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智慧城市 > 大数据 >

阿里巴巴巧用大数据 为“互联网+”外贸赋能

2017-08-07 11:55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阿里巴巴巧用大数据  为“互联网+”外贸赋能

  4月15日,有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正式开幕。为激发中小外贸企业活力,帮助它们获得更多海外订单,阿里巴巴携“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简称“一达通”)与“信用保障服务”亮相,通过大数据应用,为“互联网+”外贸赋能。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9%,其中,出口3万亿元,同比下降4.2%,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对此,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总经理魏强表示,在外贸出口大环境疲软的背景下,外贸企业仅依靠传统展会对接,很难在短时间内向海外采购商展示实力,从而获得订单。相对于注重线下洽谈和意向沟通的传统展会,阿里巴巴能够促进交易双方快速建立信任并达成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展会的短板。
 
  魏强还称,跨境贸易最难解决的是信用问题,沟通和决策成本过高导致了海外买家不敢信任国内中小外贸企业。各类外贸网站有无数订单需求被浪费,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信任,但随着“一达通”沉淀的外贸交易数据越来越多,阿里巴巴已经能够利用这些数据帮助国内企业更好的吸引海外买家。
 
  据悉,外贸企业开通“信用保障体系”后,海外买家可以在网站显著位置看到金盾标志、交易记录、买家评价以及阿里巴巴提供的信用保障额度,意味着这家中小企业履约能力、品控能力都是更有保障的。如果出现问题还能够发起投诉,阿里巴巴会根据仲裁结果于7个工作日内代卖家向海外买家先行垫付。信用保障服务的口号是“你敢用,我敢赔”,这和当年支付宝信用体系的“你敢付,我敢赔”如出一辙。
 
  阿里巴巴方面透露,2015年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基于真实交易数据开通“信用保障服务”的企业比开通前收到询盘数平均增长15%,仅信保订单交易额每月增幅为13%。全球买家在2015年全年通过“信用保障服务”共下了120多万个订单,其中最大一笔订单来自日本,金额高达5600多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3.6亿元。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数据的掌握解决它们融资难的问题。此前中小企业单独向银行申请贷款很难获批,关键就在于银行无法掌握这些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而通过“一达通”和“信用保障服务”沉淀的真实数据,中小外贸企业可以享受类似“出口一美元可获得一元人民币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这样的金融服务。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行业分析师表示,以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外贸出口模式正处在下滑通道,但以新服务业态、技术和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外贸模式正在快速的崛起。阿里巴巴国际站经历了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后,已经呈现出向数据平台转型的趋势,通过构建完整的外贸链路,将数据流、资金流、物流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建立外贸生态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拉动出口,这或将推动中国跨境出口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和重塑新的社会化大分工,并加速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1年大数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及相关研究报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