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内应用市场在统计上已经超过了400万个的量级,但随着这一轮资本寒冬的到来,App开始涌现死亡潮,这给本来热情高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泼下了一盆冷水。接下来,移动互联将步入沉淀期,在移动互联的时代里,向来只有第一,谁能在这场厮杀中活下来,谁就是王者。
移动医疗:线上受阻线下结合
2014年被称为移动医疗元年,到了2015年,移动医疗也呈现了集中爆发式的发展,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医疗App已达到了2000多款。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工具,正在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医疗方式。移动医疗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在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诊断、治疗行为,事实上,2015年自诊问诊类移动医疗应用一度占据了重要位置。
但是目前,国家为了确保远程医疗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对相关机构和人员都有着严格要求,非医疗机构不允许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线上问诊模式受阻后,提供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生服务,打造online+offline医疗服务链的完整闭环,也许更值得人们期待。
掌上旅游:深度体验成本水涨船高
2015年十一黄金周,中国有超过7.5亿人次出行,规模首次超过“春运”,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的常态性消费。而年轻的主力消费群体更看重对个性化的、自由化的需求,因此移动旅游业提供的服务也更与之靠近。
首先,以airbnb为代表的分享型住宿成为许多自由行旅客的首选住宿。事实上,“Travel like a local”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的出现,趋向于深度的体验式旅游的易得性变得越来越高。
随着旅游消费的进一步升级,更为亲民化的私人定制服务今年也开始尝试开拓年轻旅人的市场。比如“无二之旅”“世界邦”旨在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旅行定制师,定制师会根据用户个体的偏好、想法、需求,安排制定针对性的线路。
但是,这些服务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是深度体验、越是亲民、越是私人定制化,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再加上昂贵的推广成本和日益严峻的融资环境,它们 的前途不免让人担忧。
打车软件:风波常有 规范值得期待
由于出租车垄断经营一直被社会所诟病,2014年初,滴滴和快的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让众多消费者享受到了实惠。2015年初,滴滴与快的合并,打破了当时创业公司融资的最高纪录,且接连推出了快车及顺风车的拼车平台。同时,国际巨头Uber正式进入中国后,在今年的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因此,打车软件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根据统计,滴滴的出租车业务覆盖全国360个城市135万名司机,专车业务覆盖61个城市40万司机,出租车日订单最高400万单,专车日订单最高150万单。
虽然打车软件在各地引发的风波时有发生,这类打车软件商业运营的资格是否合法也一直存疑,但强势的市场需求以及逐渐培养成熟的消费习惯几乎已经不可逆转。面对冲突,打车软件也开始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同时,期待一套自上而下的服务标准,来真正规范打车行业。
上门O2O:烧钱后的死亡潮来袭
发展最为迅速的移动互联应用莫过于O2O的到家服务,2015年集中爆发以后已经开始重新洗牌。随着“河狸家”大声喊出“解放100万个手艺人”的口号,上门送餐、上门按摩、上门洗车、上门保洁、上门烧菜、上门美甲等等一系列基于“懒人经济”的服务,深度渗透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事实上,除了外卖是真正刚需的高频次服务,许多专业性强的非标准化的服务,就很难成为高频服务,因此市场空间有限。其次,由于标准化的缺乏,许多产品和服务就不能保证真正的优质,而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的竞争还导致许多上门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不足。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它的商业模式始终不够明确和成熟,走的又是补贴营销的模式,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烧钱后的困难,比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死亡速度更快。
互联网金融:跨过法律边界便是万丈深渊
2015年12月上旬,微信朋友圈疯传《疑涉嫌非吸,e租宝40余人被带走!》,这P2P借贷领域顿时炸锅。紧随其后,大大集团因涉嫌非法集资也被立案侦查。
P2P平台跑路、停业或提现困难现象已经不足为奇。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P2P问题平台数累计已达1166家,占全部平台的比例高达32.7%。2015年前10个月,新增问题平台数累积达777家,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或原本成立目的不单纯。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法律就是这么神圣不可侵犯。由于平台的容量不会改变,竞争力差的只有被淘汰,问题平台的涌现不会就此结束,真正存活到最后的才真正是市场需要的,用户信任的。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总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移动互联网所衍生出的社交、医疗、旅游、交通、金融、教育等应用服务逐步完善,并加速推广向市场。如今,市场的容量终于要爆炸了,在这场大爆炸中,那些生命力差的就会灰飞烟灭,移动互联只需要第一,这场爆炸将是一场死亡的洗礼。
更多
智能城市相关咨询请关注新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