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可以解决半导体器件散热问题 行业发展受到政策关注

2025-03-15 09:10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可以解决半导体器件散热问题 行业发展受到政策关注

  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键合材料与工艺,来优化界面结构,目的是降低界面热阻、提高热传导效率,在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半导体器件无处不在。半导体器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必须有效消散,否则会降低半导体器件性能与可靠性,甚至造成损坏。半导体器件散热可以通过与热导率高的材料集成来实现,但从原子层面来看,固体物质表面存在不均匀性,两个固体物质相互接触,界面处存在热阻抗,会阻碍散热。为促进界面热传递,需要采用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
 
  在现阶段已知材料中,金刚石热导率高最高,是芯片、功率器件的理想散热材料。但金刚石与常见半导体材料在晶格常数、热膨胀系数、硬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别,二者集成存在不匹配问题,金刚石优异的热导率性能无法充分发挥。
 
  例如,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硬度高、化学性质稳定、电学特性好、热导率高、损耗低等优点,可以用来制造芯片、功率器件。但氮化镓芯片与功率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散热问题。将金刚石与氮化镓功率器件进行集成,可以明显降低器件运行温度,帮助器件实现高功率输出。因此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研究极为重要。
 
  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路线较多,通常是将半导体材料外延层原始衬底去除后,在暴露的底面上沉积中间层,再与高热导率材料进行结合。从金刚石、氮化镓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来看,主要技术路线包括表面活化键合技术、原子扩散键合技术、亲水键合技术等。
 
  2024年8月,我国工信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纳电子技术”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提出面向三维集成芯片中的高密度互连结构的散热挑战,研究低温低应力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考核指标是界面键合工艺温度≤300℃,界面热阻≤0.5m2·K/GW,界面应力≤50M。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低热阻界面键合技术相关研究成果正在增多。2024年1月,厦门大学与华为合作,通过反应性金属纳米层在200℃下连接多晶金刚石和半导体,实现具有9.74m2GW-1超低边界热阻的硅/多晶金刚石键合,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25年1月,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一项名为“一种低界面热阻金刚石基晶圆及其低温键合方法”的发明专利授权。
 
关键字: 低热阻界面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