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俗称尼龙,是一种高聚物。聚酰胺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以及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可用于纤维制造领域,也可以用于工程塑料领域,被广泛应用在机械、电子、电器、汽车、薄膜、日常用品等行业中。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下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市场对聚酰胺的需求持续上升。
聚酰胺品种类型繁多,且新品种仍在不断推出。其中,PA6与PA66是产量占比最大的两个细分产品。在全球市场中,聚酰胺生产企业主要有巴斯夫、朗盛、帝斯曼等。我国聚酰胺行业经过长期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主要生产企业有神马股份、鲁西化工、弘盛新材料、永通新材料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年聚酰胺产业商业计划书》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聚酰胺产能呈现持续扩张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7%,2018年产能达到500万吨以上,其中,PA6产能占比达到80%左右。2011-2018年,我国聚酰胺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8%,2018年产量超过370万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整体来看,我国聚酰胺行业发展状况良好。
在下游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聚酰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产能不断扩张,主要生产企业产能均在10万吨/年以上,行业规模化发展成为趋势。同时,我国市场对高品质聚酰胺的需求不断增长,龙头企业在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上不断加大力度,落后企业发展日益困难,推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规模化发展趋势下,我国聚酰胺行业成本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竞争力日益提升。
我国聚酰胺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与国际巨头相比,行业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开发能力弱、精细化水平不足等缺点,高端聚酰胺产品需求仍较为依赖进口。此外,我国聚酰胺行业中,除少数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较好外,较多企业产业链较短,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未来发展中,我国聚酰胺行业需持续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核心竞争力。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聚酰胺性能优良,可应用范围广泛,我国聚酰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市场前景良好。经过长期不断发展,我国聚酰胺行业在供应能力、生产效率、规模化发展等方面不断进步,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聚酰胺行业在产品结构、一体化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高端产品供应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弱,未来还需不断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