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化学合成染料凭借其优异的染色性能、多样的品种以及廉价的成本,在染料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但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一些以合成染料染色加工的传统纺织品会对人体的安全健康和未来的生存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始推崇一些益于人体健康和无害于环境的生态纺织品,而植物染料也以“无毒无害、不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伤害”为宣传口号,随即出现在大众视野内。
植物染料,具体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根提取色素作为染料,是中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植物染料染的纺织品,具有一定的防虫、抗菌的作用,且色牢度高,近年来在童装、内衣、鞋袜、汽车内饰、箱包、室内、床上用品等领域中有着较大应用需求。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植物染料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为了顺应市场消费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回归自然的需要,我国传统植物染料及染色工艺不断地汲取近代科学知识和物理化学方法,其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良,市场需求量也从2015年的1.1万吨发展到2019年已经增长至1.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8%。需求增加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发展到2019年我国植物染料市场规模增长至25.3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4.5个百分点;预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未来我国植物染料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我国植物染料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发展状态。从产量来看,从2015年的1.2万吨发展到2019年,我国植物染料行业产量已经增长至2.3万吨,与同年的需求量相比多了近0.7万吨,供过于求导致我国植物染料大量出口国外。从进出口市场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植物染料出口量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在2019年达到7683.4吨,与1109.3吨的进口量相比呈现鲜明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植物染料市场进出口量处于贸易顺差状态。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为了顺应市场消费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回归自然的需要,我国植物染料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良,环保性能也在不断增强,市场需求随之扩大,进而带动其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植物染料市场处于供大于求形势,产量过多推动出口市场发展,贸易顺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