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荧光增白剂行业门槛不断提高 落后企业将被淘汰

2020-10-22 17:48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荧光增白剂行业门槛不断提高 落后企业将被淘汰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也称为白色染料,能够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被染色物质实现亮白效果,属于色彩调理剂。荧光增白剂是精细化工产品,外观呈现微黄色颗粒状,无毒,不会刺激人体皮肤,对人体健康无影响,不会破坏生物链,对生态环境无危害,下游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20世纪40年代,德国拜耳率先实现荧光增白剂工业化生产,此后其生产及使用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拓展开来。按照化学结构来划分,荧光增白剂主要包括二苯乙烯型、香豆素型、吡唑啉型、苯二甲酰亚胺性、双三嗪型、苯并嗯唑型等类型。其中,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具有蓝色荧光,是全球范围内产销量占比最大的产品类型,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均得到广泛应用。
 
  荧光增白剂可广泛应用在棉纤维、合成纤维、皮革、造纸、塑料、洗涤剂等产品加工生产领域,此外,荧光增白剂还可以应用在荧光探测、防伪印刷、高感光胶片等领域。在我国市场中,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洗涤剂等日化用品行业,需求占比达到41%;其次是造纸、塑料等化工行业,需求占比为32%;接下来是纤维、皮革等纺织行业,需求占比为20%;其他行业需求占比为7%,占比较小。
 
  我国荧光增白剂生产企业数量较多,部分企业规模较大,可生产多种类型产品,下游市场较广,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类型单一,下游市场较窄。我国荧光增白剂行业产量增速高于市场需求增速,产能过剩现象严重,2015年前后,全国可开工产能约为市场需求量的2倍左右。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环保政策日益严厉,我国荧光增白剂行业优胜劣汰速度加快,落后企业陆续退出。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荧光增白剂行业竞争格局与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报告》显示,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终端市场消费需求日益高端化,使得市场对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性能、稳定性、专业化等要求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为提高产品品质,我国荧光增白剂产品逐步向复合化、聚合化方向进步,产品综合性能不断改善,例如其耐光性、耐候性、耐热性等性能以及使用期限正在不断提高,未来行业进入技术门槛将不断提升。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向高品质化方向转变、环保政策趋严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未来我国荧光增白剂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相较来说,创新能力强、产品丰富且质量过硬、能够得到客户认可的荧光增白剂生产企业更具发展潜力,实力较弱企业发展空间较小,落后企业终将被淘汰。
 
关键字: 市场 竞争 荧光增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