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α-烯烃(LAO)是指通式为RCH=CH2的端烯烃,是碳原子数在4个及以上的高碳直链烯烃,也可简称为α-烯烃,主要包含1-丁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等产品,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重要有机原料。
LA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主要应用于生产洗涤剂醇、作为LLDPE、HDPE等的共聚单体使用、合成润滑油、生产增塑剂醇、生产润滑油添加剂等,在全球中共聚单体是LAO最重要的用途之一,该领域消费需求较高,占据LAO总消费量的62%左右,其次是聚α-烯烃PAO以及羰基醇领域,需求占比分别为12%、11%。
在生产方面来看,当前LAO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乙烯齐聚工艺,乙烯三聚工艺,蜡裂解法,混合C4分离工艺,费托合成法和植物油法等,目前全球八成以上的LAO是通过乙烯三聚工艺和乙烯齐聚工艺生产,其次为费托合成法。当前中石化、中石油在进行乙烯齐聚工艺的开发,但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乙烯三聚工艺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ChevronPhillips、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手中;费托合成法可以得到优质的LAO,目前国内游企业布局该领域,但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
在全球中LAO的产能主要集中在Chevron Phillips、Shell、Sasol、Ineos、Sabic等企业中,前四大LAO生产企业合计产能占据总产能的80%左右。在需求方面,受终端需求带动,近几年全球LAO市场需求持续攀升,LAO产量也随之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790万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线性α-烯烃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LAO生产企业主要有大庆石化、独山子石化、燕山石化、潞安纳克等企业,产能约为100万吨,其中1-丁烯的产能约为85万吨左右,约占据我国LAO总产能的85%,而高碳α-烯烃(C6以上)产能约为10万吨,主要为1-己烯,C8以上α-烯烃完全依赖进口。按照当前国内LAO行业发展趋势,预计到2023年,中国C6及以上α-烯烃产能将达到12万吨/年,产量为7万吨,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8万吨,对外依存度高。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缺乏大型LAO生产装置,目前LAO产能不足,且受制于生产技术不成熟,国内C6以上α-烯烃高度依赖进口,C8以上α-烯烃则完全依赖进口,国内LAO年进口需求量约为18万吨。在生产方面,尽管中石化、中石油已经在积极研发LAO生产技术,且也取得突破,但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短期之内我国高碳α-烯烃仍旧依赖进口,未来实现国产替代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