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我国电子级PI薄膜进口依存度高 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2021-09-01 23:05      责任编辑:张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电子级PI薄膜进口依存度高 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PI(聚酰亚胺)是以二元酐、二元胺为原材料加工生成的高分子材料。PI产品形式多样,主要有泡沫、薄膜、纤维、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可被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航空航天、微电子、电气绝缘等领域,应用范围广。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PI可被分为电工级PI薄膜和电子级PI。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电子级PI薄膜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受下游产业发展带动,我国PI薄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在2020年国内PI薄膜需求量约为1.4万吨。电工级PI薄膜技术门槛较低,国内产能较高,在2019年我国电工级PI薄膜产能达到8000吨左右。在2019年我国PI薄膜总产能约为1.7万吨/年,企业开工率约为63%,高端电子级PI薄膜产量约为1000吨左右,不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当前电子级PI薄膜仍旧高度依赖进口。
 
  电子级PI薄膜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目前谁能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发达国家,以上几个国家占据了全球电子级PI薄膜总产能的80%左右。当前全球电子级PI薄膜市场主要被韩国SKC、美国杜邦以及日本的东丽、部兴产株式会社、钟渊化学等企业占据。
 
  我国有近百家PI薄膜生产企业,但大多企业规模较小,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随着电子显示、柔性印刷电路(FPC)和导热石墨膜等产业的发展,国内电子级PI薄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部分企业也具备电子级PI薄膜生产能力,如时代新材、丹邦科技、瑞华泰,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达胜科技、达迈科技。
 
  电子级PI薄膜行业发展阻力在于高端设备、工艺以及人才的缺少,导致行业目前进入瓶颈期。未来随着我国技术人才以及相关研发的累积,以及终端电子产业逐渐向大陆转移和相关政策的利好背景下,我国电子级薄膜产能将持续攀升,预计在2023年底产量实现对于电工级PI薄膜的超越。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电子级PI薄膜主要用FCCL等电子领域,随着5G的建设以及全球电子产业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促使国内电子级PI薄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生产方面,我国PI薄膜生产企业较多,但多集中在低端领域,目前拥有电子级PI薄膜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产能仅有千吨左右,目前国内电子级PI薄膜市场需求依赖进口,未来国产化空间广阔。
 
关键字: 国产替代 电子级PI薄膜 电工级PI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