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次黄嘌呤生产企业少 产品供给有限

2022-10-10 16:24      责任编辑:李夕冰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次黄嘌呤生产企业少 产品供给有限
 
  次黄嘌呤又名6-羟基嘌呤,是核苷的代谢产物,存在于转移核糖核酸中,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嘌呤,参与调节人体的一些生理机能。次黄嘌呤正常状态为白色针状结晶,可以在150℃分解。次黄嘌呤是制备6-巯基嘌呤的重要原材料,6-巯基嘌呤是一种天然嘌呤碱的合成类似物,它主要被用来减慢癌细胞的生长,对于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可生产次黄嘌呤的企业比较少,次黄嘌呤又是一种很重要的生化试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农用化学品等领域之中,其下游的衍生产品主要是腺嘌呤、6-巯基嘌呤、6-苄胺基嘌呤、阿昔洛韦、6-巯基嘌呤(一水合物)、6-苄氨基嘌呤等,分别是维生素B4、白血细胞特效药、植物催生长剂、疱疹病治疗药、抗肿瘤药物产品的生产原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导致次黄嘌呤的产品供给有限,出现供给瓶颈。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次黄嘌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次黄嘌呤的生产企业仅有二十余家,2021年合计产量仅有1000吨左右,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分别为新乡拓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乡瑞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德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另外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将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提供少量次黄嘌呤产品。

  我国次黄嘌呤行业存在技术工艺水平落后、产业化进程发展较慢、下游应用较为单一等问题。为此,国家一方面应当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建立次黄嘌呤相关研究项目,并对实现次黄嘌呤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予以财政奖励或税收优惠,推动我国次黄嘌呤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当不断推广次黄嘌呤下游研发应用,扩大次黄嘌呤产品的应用范围。此外,企业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医药化工产业发展号召,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加大次黄嘌呤相关研究的投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次黄嘌呤属于精细化工产品,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行业内存在较多的潜在进入者,但受限于技术门槛,较多的潜在进入者被挡在“门外”。随着次黄嘌呤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不断有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进入次黄嘌呤领域。如果现有的生产企业未能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进步,市场份额未能保持领先,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关键字: 产量 生产企业 次黄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