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燃料电池又称氨-空气燃料电池,指以氨气为燃料来源,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新型燃料电池。氨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绿色环保、转换效率高、功率范围广、容量大等优势,在便携移动电源、家庭电源、大型发电站、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按照技术原理不同,氨燃料电池可分为间接氨燃料电池(IAFC)和直接氨燃料电池(DAFC)两类。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氨燃料电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氨燃料电池的燃料来源为氨气。氨气为氮的氢化物,是一种富氢载体,其极易溶于水,与氢气相比,具有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以及能长期储存等优势。近年来,伴随研究深入、技术进步,氨燃料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船舶运输、发电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我国对氨燃料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导致氨燃料电池市场渗透率较低。
氨燃料电池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我国在电池系统高效集成以及高性能低温低压合成氨制备等方面仍存在技术难题。2022年国家科技部发布《“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文件明确提到基于固体电解质的直接氨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掺氨清洁高效燃烧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以及考核指标。伴随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我国氨燃料电池行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从细分产品来看,间接氨燃料电池指先将氨气分解为氢气和氮气,再将能量传输给燃料电池;直接氨燃料电池指在催化剂作用下使氨气氧化,将能量直接传输给燃料电池。目前,直接氨燃料电池为氨燃料电池研究的主要方向,全球研发热情较高。
日本为全球最早开始研发氨燃料电池的国家,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出1kW级大功率氨燃料电池。近年来,我国企业及科研机构在氨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众多新进展。2023年1月,我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福州大学正式发布。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氨燃料电池性能优异,未来有望在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行业发展态势将持续向好。目前,我国氨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渗透率较低。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等积极因素推动下,未来我国氨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