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感光化合物(PAC)为光刻胶常用光敏材料 我国研发热情持续高涨

2023-07-18 17:03      责任编辑:杨光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感光化合物(PAC)指含有重氮萘醌组分,在吸收光能后,能在内部产生化学、物理变化的化合物。感光化合物具有光敏性好、光化学活性高等特点,在电子电气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重氮萘醌(DNQ)、酚类骨架化合物等为感光化合物主要组成部分。重氮萘醌具有紫外线吸收性好、光化学活性高等特点,可用作正性抗蚀剂、光刻胶树脂、光敏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占据感光化合物生产成本近五成。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感光化合物(PAC)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感光化合物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领域,光刻胶为其终端产品。感光化合物与光致产酸剂为光刻胶常用光敏材料,可用于制备以g线/i线光刻胶为代表的线性酚醛树脂体系光刻胶。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光刻胶应用需求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g线/i线光刻胶市场规模达到10.3亿元,创造历史新高。感光化合物可改善光刻胶的光响应特性,伴随下游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其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展。

        近年来,我国感光化合物研发热情持续高涨,本土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2022年5月,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发明专利《重氮萘醌磺酸酯化合物、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正式发布,该专利所涉及的制作方法,极大提高了感光化合物质量及性能,改善了传统制作方法中存在的稳定性差、易造成环境污染等情况。

        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我国布局感光化合物行业研发及生产赛道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带动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感光化合物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容大感光、万润股份、华星光电、日月星科技、靖帆新材、赛斯感光材料、瑞阳化工等。但目前,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感光化合物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能无法满足下游生产需求,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这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感光化合物作为光刻胶重要原材料,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未来随着g线/i线光刻胶市场空间不断扩展,我国感光化合物应用需求将进一步增长。目前,受技术壁垒高、生产成本高等因素限制,我国感光化合物高度依赖进口。未来伴随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实力提升,我国感光化合物市场国产化进程将有望加快。
关键字: PAC 感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