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后回收树脂(PCR)是通过回收和再加工废弃塑料制品,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生产原料。消费后回收树脂不仅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减少了能源消耗,随着环保监管日益严格,消费后回收树脂市场空间将持续增大。
消费后回收树脂是一种回收塑料,实现了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如蒙牛的PCR外包装膜、Enplast的洗发水瓶、宝马集团的汽车内饰等。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全球消费后回收树脂消费量呈增长态势,2022年达3653.4万吨,同比增长5.07%。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消费后回收树脂(PCR)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消费后回收树脂市场规模约348.6亿美元,全球范围内,亚太、北美、欧洲是消费后回收树脂主要消费市场,在亚太地区,中国是主要参与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为7771.6万吨。中国塑料制品产量庞大,消费后回收树脂原材料充足。
消费后回收树脂市场分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后回收树脂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陶氏化学、远东新世纪股份、科思创、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龙福环能、英科再生、Veolia、Viridor、Indorama Ventures等。消费后回收树脂与原生树脂区别不大,为满足环保要求、降低原材料成本,国际买家开始关注其认证体系,目前常见的PCR认证体系有GRS认证、TUV莱茵认证、SCS翠鸟认证、UL认证等。
消费后回收树脂种类较多,包括PP、PET、HDPE、LDPE等。消费后回收树脂市场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技术进步、政策支持、认证体系完善等。但同时,消费后回收树脂市场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包括塑料回收成本升高、市场认知度低、处理成本升高、与原生树脂竞争加剧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消费后回收树脂可用于制造水瓶、薄膜、片材等,在包装、建筑、纺织、消费品、电子、制药、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包装、消费品是其主要应用场景。消费后回收树脂兼具环保、经济特点,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消费后回收树脂应用占比有望提升。中国是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塑料循环经济背景下,消费后回收树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