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又称为氨基苯,化学方程式为C6H7N,分子量为93.127,在常温常压下多表现为一种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目前,我国苯胺制备工艺已经成熟,大致可分为硝基苯催化加氢法、硝基苯铁粉还原法、苯酚氨化法等。其中,硝基苯催化加氢法凭借其绿色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已经成为苯胺行业内主流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苯胺产业链已经形成。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提供硝酸、硝基苯、纯苯、氢气等原材料;中游主要为苯胺生产行业,负责苯胺的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主要为应用领域,苯胺主要用于生产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橡胶防老剂、二苯胺、环己胺、对苯二酚、药物中间体等产品,在染料、医药、颜料、炸药、橡胶、化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从市场结构来看,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苯胺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为79.69%;其次为橡胶助剂,应用占比为10.86%;排名第三的是染料和颜料,两者合计应用占比为4.21%。
在化工领域中,苯胺作为一种基础原料,多用于生产MDI、对苯二酚、二苯胺等化工产品。在橡胶领域中,苯胺多用于生产橡胶助剂,可以改善橡胶制品的硬度、强度、耐磨性等性能。在医药领域中,苯胺可作为药物中间体来使用,多用于合成麻醉药、抗菌药物、抗癌药物等药品。在染料领域中,苯胺凭借其优良的稳定性和亲和性,多用于生产多种颜色的染料。整体来看,我国苯胺消费市场较为广泛。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年中国苯胺行业经营数据监测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报告》显示,在下游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苯胺企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长。2022年,我国苯胺产量为242.46万吨,同比增长了1.14%。
从进出口角度来看,我国苯胺产能规模逐渐扩大,出口量有所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苯胺出口量为28.37万吨,同比增长了5.16%;出口金额为26.68亿元,同比上涨了18.72%。
从出口目的国来看,我国苯胺出口国主要为比利时、西班牙、印度、俄罗斯等。其中,比利时为我国苯胺最大的出口国,占比为35.57%;其次为印度,出口量占比为30.61%;排名第三的是西班牙,出口量占比为18.59%。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外苯胺企业主要有巴斯夫、科思创、康奈尔等,国内规模较大的苯胺企业主要有万华化学、中国石化、山西天脊、金岭化工等。近几年,我国苯胺企业快速发展,生产技术逐渐进步,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国产化率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