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非全氟质子交换膜(部分含氟质子膜)为质子交换膜细分产品 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2023-12-14 17:28      责任编辑:杨光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按照含氟量不同,质子交换膜可分为非全氟质子交换膜、全氟质子交换膜、无氟质子交换膜以及复合质子交换膜四种。非全氟质子交换膜又称非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部分含氟质子膜,指由碳氢化合物或芳香侧链、氟碳基构成的质子交换膜。非全氟质子交换膜具有电导率高、生产成本低、溶胀度低等优势,在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电解水制氢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质子交换膜具有电化学稳定性好、电导率高、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佳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在行业发展初期,受技术壁垒高、生产成本高等因素限制,我国质子交换膜高度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发力,我国质子交换膜市场国产化进程加快,2022年其国产化率达到近8%。在此背景下,非全氟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细分产品,行业发展态势将持续向好。

        非全氟质子交换膜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电解水制氢等领域。受益于储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燃料电池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燃料电池种类极为丰富,包括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碱性燃料电池(AFC)等,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市场主流产品。未来伴随下游行业景气度提升,我国非全氟质子交换膜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非全氟质子交换膜(部分含氟质子膜)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非全氟质子交换膜以氟化物为原材料制成,具有原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与全氟质子交换膜相比,非全氟质子交换膜在使用寿命、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劣势,无法满足高质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生产需求,这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目前,我国企业集中于生产全氟质子交换膜,非全氟质子交换膜市场参与者数量较少。我国非全氟质子交换膜主要生产商包括中科同力化工、科润新材等。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非全氟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细分产品,生产成本较低,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受自身性能缺陷影响,我国非全氟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比较低,全氟质子交换膜仍为质子交换膜市场主流。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我国高质量非全氟质子交换膜产量有望提升。
关键字: 非全氟质子交换膜 部分含氟质子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