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炼胶是以生胶或塑炼胶与偶联剂、二氧化硅等配合剂为原料,经过加工混合制备而成的一种胶料。与其他胶类产品相比,混炼胶具有耐寒、耐高温、耐油、耐老化、抗压缩、绝缘性能优良、易加工等优点。经过多年发展,混炼胶种类逐渐增多。根据生产工艺不同,混炼胶大致可分为挤出成型用混炼胶、模型硫化混炼胶等;根据原料不同,混炼胶大致可分为天然橡胶混炼胶、氟橡胶混炼胶、丁腈橡胶混炼胶、硅橡胶混炼胶、氟硅橡胶混炼胶等。
目前,我国混炼胶产业链已经形成。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提供生胶、塑炼胶、偶联剂、二氧化硅等原材料;中游为混炼胶生产行业,负责混炼胶的生产、加工等环节;下游主要为应用领域,混炼胶多用于生产橡胶制品。
混炼胶多作为橡胶胚料来使用,其市场与橡胶市场具有一定关联性。橡胶具有耐磨、耐酸碱、抗老化、弹性好、绝缘性能优良等特点,多用于生产轮胎、密封件、软管、医用手套等产品,在农业、医疗、汽车、电子、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下游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合成橡胶产能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我国合成橡胶产量909.7万吨,同比增长8.2%。混炼胶作为生产橡胶的重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随之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8年中国混炼胶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我国汽车、医疗、电子等领域快速发展,混炼胶作为一种基础原料,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混炼胶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混炼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从产能分布来看,我国混炼胶产能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广东、河北等省份。其中,江苏省混炼胶产能最大,约占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混炼胶企业主要有冠联新材、中和胶业、立信橡胶、福凯橡胶、和承橡胶等。其中,冠联新材在我国市场中的占比较大,已经成为行业内领先企业。除此之外,我国混炼胶市场中仍存在大量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产品质量较差。近几年,我国产能结构逐渐升级,混炼胶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市场逐渐向大型企业集中,未来我国混炼胶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