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异丁烯(PIB)是最初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的一种饱和脂肪族聚合物材料。根据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聚异丁烯分为高分子量聚异丁烯(HMPIB)、中分子量聚异丁烯(MMPIB)和低分子量聚异丁烯(LMPIB),其中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是指数均相对分子质量>100000g/mol的聚异丁烯。
HMPIB具有高度饱特点和及优良的耐臭氧老化性、耐热性、耐光性、气密性、防水性等性能,可用作改性添加剂、增塑剂、密封材料、建筑材料、电缆绝缘材料、防腐蚀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等,应用在航天航空、汽车、武器装备、医疗、建筑、化工等多个领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8中国高分子量聚异丁烯(HMPIB)行业市场现状综合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PIB市场规模约12.4亿元,预计2024-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5%以上。HMPIB作为PIB细分产品,未来市场规模也将呈扩大态势。HMPIB应用场景广泛,市场需求空间大,但我国PIB产业起步较晚,且产业结构不均衡,大部分企业以生产MMPIB为主,HMPIB产能占比较小。
在国际市场上,HMPIB生产企业主要有德国BASF公司、日本丁基橡胶、美国exxon公司等,其中德国BASF公司是全球领先的PIB生产企业,其HMPIB产品牌号有Oppanol B30、Oppanol B80、Oppanol B100、Oppanol B200等。
在国内市场上,HMPIB相关企业包括南通市开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燕山石化合成橡胶厂等。目前我国已经实现HMPIB产业化生产,但受技术、研发等因素限制,HMPIB生产规模还较小,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在技术方面,HMPIB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聚合体系引入EDs,如苯甲酸乙酯、苯甲酸甲酯、藜芦醚等;采用新催化体系或新型聚合反应系统;在极低的聚合温度下合成。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解决了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聚合反应放大过程中的工程化难题,建成全球首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全流程中试生产线,产品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500万以上,超过国际商业化产品相应指标,填补了市场空白。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HMPIB性能优良,应用场景广泛,随着市场需求升级、合成技术进步,HMPIB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目前我国PIB产业结构不均衡,HMPIB生产占比小,且国外企业占据重要市场,HMPIB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未来我国企业仍需加大高性能、超高分子量PIB的研发投入,开发新异丁烯聚合技术,促进HMPIB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