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弹性体,指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来实现聚合物链之间动态交联的特殊弹性体材料。与传统基于共价交联的弹性体相比,超分子弹性体拥有诸多独特性能,包括可循环利用、能够自我修复、强度高、韧性好等,在电子电气、汽车工业、医疗卫生、储能系统等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超分子弹性体研发热情持续高涨。2023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方华高副教授/丁运生教授团队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Henning Winter教授合作,成功制备出一种自修复超分子弹性体,该材料基于动态硼酸酯与硼氮配位协同作用制得,具有极强自修复能力,未来有望在软体防护装备、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获得应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9年中国超分子弹性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超分子弹性体在众多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在电子电气领域,超分子弹性体作为导电弹性体,能够封装各类电子器件,还可用于制造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汽车工业领域,其具有耐磨、柔韧性好等优势,可用于制造汽车轮胎、汽车线束以及汽车密封件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其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可用于制造伤口敷料。
虽然超分子弹性体应用前景较好,但行业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一方面,超分子弹性体耐温性较差,在低温环境中易表现为脆性材料,这将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超分子弹性体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控制条件、超分子作用力类型、聚合物类型等诸多因素,其生产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超分子弹性体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实验室研发为主。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为我国已布局超分子弹性体行业研发赛道的科研机构。未来伴随研究深入,我国超分子弹性体行业发展速度有望加快。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超分子弹性体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性能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受技术壁垒高等因素限制,我国超分子弹性体尚未实现规模生产。未来伴随本土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持续发力,我国超分子弹性体技术水平有望提升,届时其产能将进一步扩张。